数字时代基层农行服务断层的成因与“桥梁重建”路径研究
日期:07-25
○中国农业银行仪征市支行党委委员、副行长 殷晓东
在乡村振兴的宏大叙事中,基层农业银行本应是普惠金融的中坚力量。然而,当数字化转型的浪潮席卷而来,一些基层网点却悄然陷入“数字孤岛”的困境:智能柜员机前老人茫然无措,移动支付推广遭遇“最后一公里”阻滞,复杂的线上贷款流程让农户望而却步。这些现象揭示了一个核心矛盾:技术投入未能有效转化为服务效能。
究其根源,一方面源于农民群体的数字素养鸿沟。对于许多年龄偏大、教育程度有限的乡村用户而言,智能手机操作如同天书,对资金安全的天然担忧更使他们本能地疏离电子渠道。另一方面,银行内部的考核机制也亟待反思。当客户经理疲于完成线上开户、App下载等“数字化指标”,却无暇顾及农民是否真正理解与掌握工具使用,基层服务的“人本温度”便被冰冷的数字任务所置换。调查显示,农行网点任务层层分解,不得不优先保障线上业务数据达标,真正教会农民使用反而成了“软指标”。
突破此困局,关键在于重建一座连接技术与需求的“数字桥梁”。基层农行应首先将“数字能力提升”纳入服务核心,大力推广“助农数字辅导员”制度。这些辅导员需深入田间地头,以方言土语、反复实操的耐心陪伴,帮助农民跨越数字工具的操作门槛。同时,银行内部亟须优化考核指挥棒,将“有效使用率”“客户满意度”等指标权重提升,激励一线员工从“推销者”转向“陪伴者”。此外,产品设计更须立足乡土实际——如开发操作极简的方言版惠农App,或在智能设备上增设“一键求助”功能,让技术真正俯身服务。
数字普惠非仅工具之革新,更是服务理念的深刻重塑。基层农行唯有勇担“数字桥梁”之责,弥合技术与人心的断层,方能在乡村振兴大潮中让金融“活水”真正润泽每一寸希望的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