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6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江苏经济报

跨文化共同情感部落建构:《西游记》文化海外传播的创新路径研究

日期:07-23
字号:
版面:第T06版:理 论       上一篇    下一篇

全球化浪潮下,文化传播正成为文明对话的重要纽带。作为中国神魔小说典范,《西游记》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在跨文化传播中展现出非凡的生命力。基于构建“跨文化共同情感部落”的创新视角,探索经典文化的国际传播新范式,发现通过情感共鸣实现的文化融合比单纯的文化输出更具持久性和渗透力,能够有效突破文化壁垒,建立深层次的精神连接。

一、西游记核心文化符号的跨文化解读

《西游记》作为中国神魔小说典范,有着丰富的文化符号系统,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如果只呈现原生态的中国神话元素,往往会使国外受众对中国文化产生认知隔阂。而想要让不同文化背景的受众都能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领略作品的风采和魅力,就必须对《西游记》的符号展开创造性转化,使其既保持原著精髓又能被不同文化背景的受众理解。

《西游记》中蕴含的自由与束缚、欲望与修行、信仰与考验、团队协作等主题,都是人类共同面对的精神命题。在跨文化传播中,应当弱化过于本土化的元素,转而凸显这些具有人类普遍意义的叙事内核。这种处理方式更契合西方观众对英雄叙事的美学期待,实现了从“中国故事”到“人类故事”的升华。

《西游记》的跨文化传播是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一方面既要忠实于原著精神内核,另一方面又要具备面向世界的开放姿态。通过对符号学的解码与再编码、“对普世价值”的深层次挖掘、在文化适应策略选择上加以巧妙布局,并基于不同的媒介形态构建出相应的互文性传播模式,这些源自东方的文化符号才能突破地域限制,在全球文化的星空中绽放独特的光芒,最终使《西游记》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性文学经典。

二、《西游记》核心角色形象的情感共鸣挖掘

《西游记》角色形象的跨文化情感共鸣构建,需要突破表层符号表征方式,触达人类共通的情感底色和情感逻辑,进行多层次的发掘与重构。角色塑造应当超越文化特质的表层差异,通过情感真实性的强化来建立角色形象与西方观众之间的跨文化认同。

在方法论层面,首先要解构角色背后的原型意义,通过原型理论的比照分析,将东方叙事中的特殊表达转化为全人类的普遍认知。

其次,还需利用现代心理学的分析框架,将取经团队间的互动关系转化为当代人能够理解的共情情感图式。师徒四人之间的关系网也可以拆解为个人成长过程中的自我博弈,孙悟空是本我里的狂放不羁,唐僧是超我里的道德约束,猪八戒体现享乐主义的现实妥协,沙僧是务实前行的自我调节。这种心理结构的元叙事表达方式能使不同文化背景的受众找到来自他者成长的影子。在具体呈现上,应当弱化说教式的道德训诫,强化角色内心冲突的戏剧性展现,通过情感张力的营造让海外观众产生代入感而非疏离感。

最后,跨文化传播中的角色共鸣还要考虑受众的情感期待差异,东方审美传统讲究在磨难中见角色升华之美,西方叙事更倾向于角色在冲突中能自我实现。这就要求在角色塑造过程中,考虑到不同受众的情感习惯差异,既保持原著的精神内核,又在表现形式上做出适应性调整。这样才能让海外受众不仅懂得该作品人物的表现逻辑,更能体会到人物的心路历程,在异质文化的外壳下触摸人类共通的情感内核。

三、《西游记》核心智慧文化转译的情感维系

《西游记》核心智慧文化的跨文化转译,本质上是一场关于人性本质的深度对话,在把东方智慧转换为全球受众可理解的情感语言时,不只是用一些理性的哲理化说教来进行转译,更多的是寻求一种能触动人类共通情感的价值纽带。这条纽带所要解决的是如何把抽象的智慧具象化为可视化的生命体验,并且把原本属于《西游记》的故事表征升华为人类面对困难的共同情感参照。《西游记》核心智慧文化转译不是简单的概念置换,而是在转译的过程中要保留原文本一定的哲学深度,从而找到与当代世界情感脉搏共振的频率。

首先要把哲理叙事转化为情感叙事,即将“心猿意马”代表的修行隐喻转化为如今人们对自律与自我放纵的内心挣扎,“九九八十一难”的取经历程可以解读为每个人成长路上必经的挫折与突破等。这种转译并不意味着降低了故事的思想性、深刻性,而是改变其呈现方式,从“告诉观众什么是智慧”变为“让观众感受智慧的力量”。借助于强化冲突,通过一系列重大事件的展开和人物的抉择来体现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人物智勇双全的形象塑造,从而促使海外观众凭借自身情绪体验得到感悟和体悟。

再者,《西游记》核心智慧文化的当代转译需要建立“情感—认知”的双通道传播机制,在情感上要体现“用智慧得到的情感回报”,让孙悟空在情绪失控之后变得豁达、自在;在情绪上经历了苦难之后变得更加坚韧和慈悲的深层情感变化;在认知上可以充分通过具体情节的设计来进行“因—果、智—愚”的两两对比,这样便于受众以容易理解的方式欣赏其中“冲动行事带来恶果”与“智慧化解危机”的对比。这种双通道的叙事策略既满足情感共鸣的需求,又完成智慧传递的使命,使深奥的东方智慧在情感温度中完成跨文化旅行。

结 语

未来,这种基于跨文化共同情感部落的建构模式,不仅能让经典文化在国际舞台焕发新生,更为不同文明互鉴提供范式,助力搭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情感桥梁,推动文化传播从“单向输出” 迈向 “双向共鸣” 的新纪元。

课题《“跨文化共同情感部落建构:〈西游记〉文化海外传播的创新路径研究”》,编号为24LKT0062,为连云港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