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中的思政教育价值挖掘与实现路径
日期:07-23
近年来,乡村生态旅游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文化底蕴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与此同时,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也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载体和契机。深入挖掘其思政教育价值,并探索有效的实现路径,对于提升国民素养、增强文化自信、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乡村生态旅游的思政教育价值
(一)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乡村生态旅游依托农耕文化、民俗风情、历史遗迹等资源,使游客在游览过程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体验传统手工艺、参与民俗活动,游客能够深化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增强文化自信,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二)倡导生态文明,培育环保意识
乡村生态旅游强调绿色发展理念,游客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能够直观感受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通过生态农业体验、环保知识讲解等方式,引导公众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价值观,推动全社会形成绿色生活方式。
(三)助力乡村振兴,厚植家国情怀
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带动了农村经济,改善了农民生活,游客在参与乡村旅游时,能够直观了解乡村振兴的成果,增强对“三农”问题的关注。这种切身体验有助于激发公众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家国情怀。
二、乡村生态旅游思政教育的实现路径
(一)打造“旅游+思政”特色项目
结合乡村资源,开发具有思政教育功能的旅游产品,如红色文化研学、农耕文化体验、生态保护实践等,使游客在游玩中接受教育。例如,设立“乡村振兴故事馆”,通过真实案例展示乡村发展历程,增强游客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加强导游与讲解员的思政培训
导游和讲解员是旅游过程中乡村文化的重要传播者,应加强其思政素养培训,使其能够在讲解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的同时,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态文明理念等内容,提升教育的感染力。
(三)推动校地合作,开展实践教育
鼓励高校、中小学与乡村旅游目的地合作,将思政课堂延伸到乡村,组织学生参与生态保护、农事体验等活动,使理论教育与现实实践相结合,增强教育实效性。
(四)利用新媒体扩大传播效应
通过短视频、直播、社交媒体等平台,宣传乡村生态旅游中的思政元素,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扩大思政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结 语
乡村生态旅游不仅是经济产业,更是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通过深入挖掘其教育价值,并采取多元化实现路径,能够使游客在休闲娱乐中接受思想熏陶,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广泛传播,为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注入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