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6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江苏经济报

数字化时代党校思政教育创新措施

日期:07-23
字号:
版面:第T03版:理 论       上一篇    下一篇

摘要: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各领域的当下,党校思政教育亟须突破传统模式束缚实现创新发展。数字化时代带来信息传播方式变革、受众学习习惯改变等挑战,同时也为思政教育提供了新的机遇。创新措施聚焦构建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整合多元优质内容;运用智能教学技术,打造沉浸式学习体验;完善评估体系,实现动态精准评价。这些举措助力提升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与吸引力,推动党校思政教育在新时代焕发活力,为培养高素质干部队伍筑牢思想根基,适应数字化时代发展需求。

关键词:数字化时代;党校;思政教育;创新措施;教学模式

引 言

数字化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广度与深度发生了巨大变化,深刻影响了人们的思维与行为方式。党校作为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承担着为党和国家培养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使命。传统思政教育模式在信息爆炸、多元文化冲击的背景下,逐渐显现出与时代发展的不适应性。如何借助数字化技术创新思政教育,增强其时代性与感染力,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党校思政教育发展现状

在数字化浪潮冲击下,党校思政教育传统模式问题凸显。社交媒体等新兴载体带来海量信息,教育者既要筛选甄别,又需整合知识,但单向灌输式教学仍占主导,难以满足学员差异化需求。教学资源方面,未充分跟上时代的教材和课件,与网络上鲜活的视听内容形成强烈反差,年轻学员习惯新的知识获取方式,党校却沿用旧的素材,理论与现实脱节。这些问题导致课堂吸引力下降,学员注意力分散,思政教育育人功能难以发挥。

二、创新路径探索

破解困局的关键,在于构建全维度数字化教育生态。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搭建需打破“闭门造车”的局限,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广纳百川。借助云计算技术,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深度解读、革命先辈的口述历史、新时代党员先锋的实践故事等资源,以图文、音视频、动画等多元形态分类归档,打造一座永不闭馆的“思政数字图书馆”。学员只需轻点鼠标,就能穿越时空与伟人对话,在虚拟书架间探寻思想的宝藏。

智能教学技术的引入,则为理论学习注入了“沉浸感”。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学员可化身历史场景中的亲历者:置身嘉兴南湖的红船,聆听早期共产党人的激昂辩论;走进延安窑洞,感受革命先辈在油灯下著书立说的艰辛。增强现实技术更能让抽象理论“活”起来——扫描教材上的文字,屏幕中便会浮现对应的动态解析;参观红色纪念馆时,通过手机摄像头即可解锁隐藏的历史故事。

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平台,更是重塑了教与学的关系。在线上,学员可利用碎片化时间观看名师微课,在论坛中围绕热点议题展开思想交锋;在线下,教师基于线上学习数据精准把握学情,组织案例研讨、情景模拟等深度互动。这种“线上预习—线下研讨—云端巩固”的闭环模式,使学习突破时空壁垒,形成教师与学员、学员与学员之间多维互动的智慧网络。

三、发展方向展望

面向未来,党校思政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将沿着技术赋能、场景重构、评价革新的路径向纵深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应用,将使教学资源库具备“动态适配”能力。系统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分析学员学习日志,构建个性化知识图谱,根据学员不同的知识薄弱点和学习偏好,精准推送相匹配的学习资源,让教学资源从“被动检索”升级为“主动投喂”。

元宇宙技术将进一步重塑思政教育的时空边界,学员借助扩展现实(XR)设备能进入高度还原的历史场景,参与事件推演、与AI复刻的历史人物对话,使抽象理论转化为可感知的互动体验。5G与边缘计算技术的结合,可构建三级算力网络,让偏远地区学员也能同步参与高质量的“元宇宙思政大课堂”,有效解决基层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评估体系将依托区块链技术实现“全息化记录”与“智能化分析”,学员在数字化平台的所有学习行为都会被上链存证,形成不可篡改的“思政成长链”,经智能算法分析后生成多维度的素养发展报告,为干部培养提供科学依据。此外,数字孪生技术可对教学全过程进行仿真优化,通过模拟不同教学方案的实施效果,辅助教师提前发现教学漏洞,调整教学策略。这场数字化变革通过多种技术的深度融合,将党校思政教育从“知识灌输”升级为“认知建构”,从“标准化教学”进化为“个性化成长”。预计到2028年,数字化教学手段在党校课程体系中的占比将大幅提升,学员对思政课程的满意度也将显著提高,真正实现以科技赋能思想铸魂,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注入强劲的数字动力。

结 语

数字化时代为党校思政教育带来了挑战与机遇,通过构建数字化教学资源库、运用智能教学技术、完善评估体系等创新措施,有效提升思政教育的质量。未来,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持续发展,党校思政教育应紧跟科技潮流,不断探索创新,深化与新技术的融合,拓宽教育渠道,优化教学方法,增强针对性与实效性,为党和国家培养出更多适应时代需求的优秀干部,在新时代发挥更大的思想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涛,数字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3,(05):112-116.

[2] 李红梅,智能技术赋能党校教学改革的路径探析[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24,(03):105-111.

[3] 张伟,新时代党校思政教育资源整合与利用研究[J]. 理论导刊,2022,(12):8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