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6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江苏经济报

化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举措研究

日期:07-23
字号:
版面:第T01版:理 论       上一篇    下一篇

□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李玲玥

摘要:新时期,我们的社会主要矛盾的核心是供需不匹配,而作为生产和消费的纽带,工业的结构优化、效率的提升和创新的发展都会直接影响着矛盾的消解。本文基于产业经济学视角,提出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区域协调、强化产业创新生态、完善产业政策体系等措施,以期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产业经济学

一、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供给质量与多样性

工业结构的不平衡,是造成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因素之一。特别是我国经济发展中出现了“低端”和“高端”两种严重的矛盾,同时,我国的公共服务业也出现了明显的滞后。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在供给方面下大力气,把工业向高附加值、多样化和服务化方向发展。

以制造业为例,要想突破核心工业的瓶颈,就必须要依靠技术创新。目前,在芯片和高端设备制造等方面,我国的供应能力相对薄弱,导致一些高端消费品的需求转向海外。产业经济学中的“优势产业理论”指出,当一个企业的核心产业得到提升的时候,它就会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升级。因此,必须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通过税收优惠和研发补贴等措施,帮助企业突破关键技术,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再如服务业,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教育、医疗和养老等服务部门的供给不足,就是社会发展失衡的直接体现。根据行业关联性的观点,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结合可以提升总体的经济效益。为此,应进一步放开服务业的市场准入,使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到公共服务的提供当中,并以标准化的方式规范服务的质量。

二、推动产业区域协调,破解发展空间不平衡

在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中,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地区工业发展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的工业分布密度大,开发效率高;而我国的中西部则是工业基础薄弱、结构单一的区域。产业经济学中的“区域分工理论”,就是要将各地区的比较优势结合起来,使工业结构更加合理,从而提高整体的经济效益[1]。而要填补这一空白,关键在于构建区域产业协作机制。必须突破行政壁垒,建立一个跨地区的工业合作平台。京津冀地区“产业疏解”的模式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这种“中心—边缘”结构,不但减轻了北京的资源压力,而且带动了周围城市的工业发展。

而对于中西部地区来说,其完全可以依靠自己的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工业。比如贵州,依托天时、地利、能源等条件,大力发展大数据产业,以国家大数据中心为依托,引进腾讯、苹果等大公司,逐渐形成了一条完整的“数据储存—加工—应用”的产业链,带动了当地居民的就业与增收。这样的“差别开发”方式,既可以避免重复建设,又可以使各地区之间的工业互相补充。

三、强化产业创新生态,激发发展动能

工业附加值不高,创新成果转化效率低下是一个深层次的问题。产业经济学的“创新生态”理论认为,企业、大学、政府等主体之间要相互协作,才能实现“产学研用”一体化运行。而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最根本的途径就是要健全企业创新要素的配置机制。一方面,应通过修改专利法、增加对侵权行为的处罚来强化对其利益的保护,以此来激励企业进行 R& D活动的积极性[2]。另一方面,要促进各地区间的创新要素自由流动,构建国家层面的技术交易市场,实现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共同分享创新资源。

四、完善产业政策体系,保障举措落地见效

产业政策是指导工业发展的一项主要工具,它应由“选择型”向“功能型”转变。这就要求政府降低对市场的直接干预力度,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改善公共服务、加强体制建设等方面。因此,要实现产业政策的有效实施,就必须建立一个动态的产业监控和调整机制。通过对行业大数据的分析,可以对行业的供求状况进行实时跟踪,从而对政策进行及时调整。例如,针对新能源汽车行业潜在的产能过剩问题,2024年发改委会利用“产能预警机制”来引导企业进行合理的投资,并对充电桩等相关基础设施进行投资,从而逐步实现供需平衡。这一平衡供需两端的政策思想,符合产业经济学“平衡发展”的基本原理,可以有效地避免由市场自发调整而导致的“失灵”和“过度干预”。

结 语

在产业经济视角下,解决新时期社会矛盾的根本途径是通过产业升级实现“有效供给”和“优质需求”之间的动态平衡。通过产业结构的优化,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供给”的质量层次问题;通过促进地区工业协同发展,可以有效地减轻其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平衡性;同时,科学、合理的产业政策也是实施上述措施的重要保障。这种制度安排,不仅符合工业发展的内在规律,而且与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密切相关。只有这样,才能使经济由“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转变,才能夯实工业基础,才能走向共同繁荣。展望未来,随着行业改革的深入,“供给匹配需求,区域协同联动,创新驱动发展”将逐渐形成新的发展模式,使发展成果更加公平和充分。

参考文献:

[1]庄丽贞.产业经济学视域下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举措研究[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6):63-68.

[2]庄丽贞.化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举措研究——基于产业经济学视角[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16(1):7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