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经济报记者 樊 骏 实习生 朱启月
近期,银行股在资本市场快速升温,“存银行不如买银行股”成为投资者时兴的口头禅。催生银行股投资热的直接原因是当前上市银行扎堆分红,7月以来,工商银行、民生银行、江苏银行等A股上市银行陆续实施了2024年度A股分红派息,不少银行分红规模在百亿元以上。
剖析深层原因,银行股热潮背后是上半年银行业基本面持续向好。“监管严、总量稳、结构优。”当记者问及银行业上半年发展概况时,有业内人士如是总结,“在业绩增长、合规管理、新技术应用等多个领域实现了质效齐升。”
首份业绩快报:
利润同比增长16.67%
7月17日晚,杭州银行发布2025年上半年业绩快报,这也是银行业交出的首份上半年“成绩单”,受到了外界高度关注。数据显示,杭州银行实现营业收入200.93亿元,同比增长3.8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6.62亿元,同比增长16.67%;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及资本充足率分别为9.74%和14.64%,分别较上年年末提升0.89个、0.84个百分点。
总体而言,杭州银行不仅业绩稳中有进,其抗风险能力也有所提升,这份亮眼的“成绩单”也让资本市场对银行股更加青睐。截至记者撰稿时,尚未有其他银行披露上半年业绩状况,但采访中不少业内人士对行业整体发展持积极态度。“杭州银行16.67%的利润增速反映出上市银行整体正从‘量补价’向‘质补价’转变。”全联并购公会信用管理专业委员会专家安光勇告诉记者。
对于上半年银行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浙大城市学院文化创意研究所秘书长林先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是宏观经济企稳回升带动信贷需求增长;二是存款利率下调缓解负债成本压力;三是中间业务收入持续增长。林先平表示,与去年同期相比,银行业资产质量持续改善,不良贷款率稳中有降,同时数字化转型步伐明显加快。
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帅告诉记者,与去年同期相比,银行业在业务结构上更加优化,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加大,中间业务收入占比有所提升,且在风险防控方面更加成熟,资产质量有所改善。
林先平还表示,当前银行业业绩增长的可持续性需要辩证看待,一方面,随着经济持续恢复,信贷需求将保持稳定;另一方面,净息差收窄压力、区域分化等问题确实存在。他建议银行通过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提升中间业务占比、加强区域协同发展等方式来应对挑战。
严监管显成效:
罚单数量、金额同比下降
更为难得的是,银行业基本面向好建立在监管持续高压态势下。企业预警通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银行业今年上半年共收到罚单2759张,罚没金额达7.89亿元,分别同比减少17.86%、15.61%。上半年银行业不仅罚单数量和罚没总额同比均有所下降,而且多数处罚问题出现在1月份,其中1月份罚单数量占上半年总罚单数量近三成;罚没总额约3.17亿元,占上半年总罚没金额的四成。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严监管的成效。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银行合规投入从‘事后补救’转向‘事前嵌入式’管理,罚单自然减少。”
与此同时,上半年银行业监管持续深化细化,监管部门对违规行为的打击正从传统领域向更深层次的经营机制延伸,“全员营销”等痼疾成为打击的重点。有业内人士分析称,过去,监管更多关注具体业务操作层面的合规性,而现在则深入银行的经营管理机制层面,要求银行业不仅要做到业务合规,更要在绩效考核、资源配置等深层次经营机制上进行改革,真正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发展导向。
严监管对银行业结构优化的推动作用还体现在中小银行合并重组方面。此前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将“加快推进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列为2025年度监管重点任务,目标聚焦于减量提质与风险出清,通过兼并重组压降机构数量。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国已有200余家中小银行获批合并或解散,数量达去年同期的7倍多。业内人士指出,中小银行合并显著增强了机构的风险防控能力,将中小银行纳入资本实力更强的母行风控体系,同时根治治理缺陷,运营成本降低与资源协同效应同步显现。
未来布局重点:
“大模型”与“大市场”
展望下半年,袁帅认为,支撑银行业绩持续向好的关键因素有宏观经济保持稳定增长,为企业和居民提供更多投资和消费机会,带动信贷需求;科技创新推动银行数字化转型加速,提升服务效率和客户体验,拓展业务边界。
对于行业未来布局重点,“大模型”与“大市场”成为受访人士谈到的高频词。
上半年,包括宁波银行、苏州银行、中原银行等数十家银行发布了与“大模型”相关的招标。沙丘智发布的《2025年中国银行业大模型应用跟踪报告》显示,几乎所有银行都在积极探索“大模型”,搭建相对完整的大模型能力体系,其中头部城商行以及头部民营银行的探索进程较快。
银行竞相布局大模型的原因很简单,随着大模型系统与业务场景深度融合,开始显现出切实的业务价值。南京某城商行人士告诉记者,其所在分行接入大模型系统后,后台岗效率提升,释放出不少人力补充至营销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该行竞争力。沙丘智发布的报告指出,当前大模型应用领先的银行不再停留于降本增效层面,而是向核心业务环节如风控、营销、交易等迈进,为银行创造更多的增量收益。
本月初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引发了银行业高度关注。安光勇认为,在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进程中,银行将扮演支付结算枢纽角色,推动跨区域、跨部门数据互通;同时成为要素定价基准,通过LPR和FTP为土地、技术、数据等要素定价。
柏文喜建议,银行业可以以数字人民币、跨行区块链平台为抓手,打破地方、部门间数据孤岛,降低全社会流通成本;同时,围绕“链主企业+上下游中小微企业”建立跨区域的应收账款电子化流转平台,弱化地方保护主义。“一言以蔽之,银行将从‘资金中介’升级为‘要素整合者’,用金融网络把分割的市场‘焊接’成一个统一大市场。”柏文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