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6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江苏经济报

流量外溢,“苏超”带动乡村民宿热

日期:07-21
字号:
版面:第A01版: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

□江苏经济报记者 洪姝翌 实习生 傅 敏

“苏超”赛事破圈,激起文旅巨大波澜。从看比赛到游城市,放眼全省,赛事期间不少乡村民宿同样迎来客流高峰,部分热门房源“一房难求”。面对这一新机遇,从观赛派对到深度体验,各方也纷纷推出多样化服务,积极将“流量”转化为“留量”,开辟新增长空间。

“热风”吹向乡村民宿

夜幕时分,围坐在长桌前的游客们一边品尝着地道的农家风味,一边喝着冰镇的啤酒,目光一致锁定前方大屏幕,那里正播放着“苏超”相关赛事,欢呼呐喊声与屏幕里的解说声、喝彩声相互交织。在南京溧水“无事山居”民宿里,这样的场景成为今夏最独特的风景。“之前客流状况不是很好。‘苏超’热起来之后,咨询的人多了,每周都有客人过来。特别是南京比赛日前后,一周要接待几十位客人。”南京溧水“无事山居”主理人颜雪茗说。

在南京江宁,“高兴的家”民宿主理人高林星同样难掩喜悦。因为位于汤山旅游度假区,民宿的传统淡季被“苏超”流量有效弥补,赛事期间,该民宿订单增长了约30%。“上一个南京比赛日,我们早早就满房了,外地来的客人占比超过50%。比赛基本都在周六,要订当天的房需要提前半个月左右。”高林星告诉记者,“‘苏超’结束后,没几个月就到我们的旺季了。借着‘苏超’流量,我们预测今年的回头客相较往年会更多。”

自开赛以来,“苏超”的热度持续攀升。有旅行平台数据显示,“苏超”的火爆,正带动南京、苏州、徐州等城市民宿订单同比增长超50%。一些热门比赛日,赛场周边乡村民宿一房难求。

“‘苏超’火爆带来的人气、人流是激活各行各业消费的关键,这不仅点燃了城市体育热情,更通过‘赛事流量外溢’为乡村经济注入新动能,是赛事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的创新实践,也印证了‘体育搭台、经济唱戏’模式的可行性。”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助理、副教授刘余分析说,之所以能够实现外溢带动,是因为江苏具有两方面的独特优势,“一是区位与基础设施优势。比赛都在周末举行,江苏作为经济大省,‘公铁水空’立体交通网络大幅压缩了城乡时空距离,为周末短期消费提供可能。二是休闲乡村旅游的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江苏本身是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的高地,休闲旅游资源的规模和品质优势突出,不同地区具有鲜明的主题特色差异,同时空间布局与区域联结性较好。”

细节服务刻画江苏好印象

为了更好地承接“苏超”带来的流量,民宿经营者们纷纷开动脑筋,通过提升服务品质、推出特色活动等方式,致力为游客留下更多江苏好印象。

“常州队在赛场上始终执着拼搏,进步真的很大。‘苏超’象征着一种坚持不懈的精神,也会让大家产生城市文化的认同感和荣誉感,促进大家更加团结。”常州“木子家”民宿主理人李琳关注着比赛的进展。伴随常州在比赛中知名度的提升,来“木子家”的外地客人也多了起来。“我们很希望大家能够更多了解常州。为此,我为入住的客人做了一份关于常州的专属游玩攻略,尽量覆盖到更多细节,比如恐龙园或者常州各个区、各个景点的小贴士等。”

早在南京上一个比赛日开赛前10天,南京浦口“大野小筑”民宿就围绕“苏超”策划了颠球比赛、观赛套餐等特色活动,吸引不少亲子家庭前来。比赛当日,在精心布置的庭院观赛区,超高清投影的实时画面让集中观赛的几十名球迷如临现场。“大家一起为‘苏超’加油,氛围感超足!”民宿主理人赵冰娜感叹道。

在“高兴的家”,游客则凭南京比赛日票根即可享受携程房价8.5折、赠送伴手礼等优惠,并可免费体验泳池、台球、乒乓球、健身房等。而对于那些没买到“苏超”门票的客人,民宿也可提供观赛大屏,组织集中观赛。与此同时,民宿还会根据客人需求,提供地铁站接送服务及旅游、采购信息服务等。“全民参与、全民娱乐是‘苏超’最大的特色。客人来了也一般会住两天,看完比赛逛景点。如果能够借这个机会把民宿品牌打出来,让大家感受到南京乃至江苏的热情以及优秀的对外接待能力,将‘流量’变成‘留量’,更是双赢。”高林星说,接下来民宿还将根据比赛进度,进一步加大优惠力度推出更多福利,“无论是政府部门、景点还是民宿,都需要努力提高服务品质。我们希望彼此之间有更进一步的互动,比如为民宿免费提供部分景点门票,让我们赠送给客人,进一步提高游客满意度。”

从“流量”到“增量”仍需探索

赛事有终,发展无限。事实上,要将“赛事流量”带来的民宿热真正转化为“乡村增量”并不容易。刘余表示,转化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精准导流、服务承接和价值留存。要能够把乡村资源和赛事场景紧密结合,利用开场、中场等比赛环节展示和推介当地资源,实现精准导流;要有完善的交通和住宿基础设施,确保观众从赛场便捷延伸至乡村,提升乡村场景对客流的承载力;要持续优化乡村体验,将流量转化为对本地农产品和文化的可持续认知,通过价值留存实现从短期流量到长效品牌的转化。

“‘苏超’赛事的火爆无疑为乡村带来了短期流量与经济活力,但当热潮退去后,乡村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仍需回归到内生系统的构建上。”刘余说,乡村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根植于乡村资源的不可贸易性,农村休闲旅游资源是非标准化的产品。我们不能让乡村仅提供“一次观赛”,而是要能够持续提供“可参与的生活体验”。而要实现这样的目标,一是要有“根”产业,立足农业,将民宿与在地农产品加工、非遗手艺等结合成特色业态;二是要有“情”联结,比如通过“苏超”积累的社群黏性发展“粉丝农园”会员制产品;三是要有“数”能力,借鉴赛事数字化经验,利用新质生产力搭建乡村自有流量平台。“只要服务有品质、体验有特色,借‘苏超’之势汇聚的流量就能真正沉淀为乡村发展的长尾效应。”

值得一提的是,在我省,除了民宿自身正积极行动起来之外,更多“体育+文旅”的乡村探索已经展开。比如徐州沛县开通“跟着赛事去旅行”旅游专线,免费接送游客往返沛县,形成“上午游景点、中午品美食、下午看球赛”的全时段消费动线,吸引更多游客走进沛县乡村;无锡新吴区鸿山街道七房桥村依托葡萄农旅休闲特色园,推出“葡萄足球夜光杯”足球直播观赛夜活动,为游客营造“边吃葡萄边看球”独特观赛体验的同时,实现“足球+葡萄”IP共振;常州新北区东南村将“苏超”与啤酒节、龙虾节、音乐节等活动相结合,并与常州中华恐龙园联合推出乡村研学等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