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0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新华日报

惠山经开区政企协同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日期:09-30
字号:
版面:第22版:无锡观察·聚焦       上一篇    下一篇

□ 本报记者 魏琳 通讯员 裘培兴

在位于惠山经开区的禾润电力科技(无锡)有限公司新厂区内,生产线正满负荷运转,一排排高效光伏组件整齐码放,其中90%将开启海外旅程,为全球绿色能源项目注入“惠山智造”力量。

从摘牌落地到投产,禾润电力仅用时18个月,刷新惠山经开区新能源产业项目建设的效率纪录。“以功能区建设推进新能源产业生态圈布局,全链条保障企业发展,政企协同的‘加速度’正不断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惠山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说。

2023年6月,禾润电力摘牌拿地;2024年12月,项目完成竣工验收;2025年初,新厂区全面投产。18个月间,高效运转的不仅是企业——惠山经开区第一时间组建专项服务团队,将“企业跑”变为“园区办”,从规划审批、施工许可到能评和环评,全程提供帮办代办服务。在厂房建设的关键时期,高端装备产业园(东部园区)靠前服务,积极协调供电、水务等部门提前布设基础设施,全力保障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建成即投产”,为企业抢抓全球新能源市场窗口期赢得了宝贵时间。

作为专注于N型高效光伏技术研发与制造的高新技术企业,禾润电力新厂区配备全自动智能化产线和数字化工厂管理系统。从一块电池片切割到最终形成光伏组件,先进的智能产线实现从每天生产2000片到如今5000片的高效跃升。目前,企业产品已覆盖户用、工商业及大型地面电站全场景应用,并成功打入东南亚、中东、欧洲等国际市场,成为惠山光伏企业“出海”的亮眼名片。2025年初,新厂一期3条产线正式投产,禾润电力产能持续稳步释放,预计今年产值将突破6亿元,同比实现大幅增长。二期工厂也已建成进入装修,预计年底可投用,届时产线将增加一条。

从“一纸合约”到“一张蓝图”再到如今“厂房林立”、产线轰鸣,禾润电力的成长轨迹正是惠山经开区以高效能服务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近年来,惠山经开区深化“放管服”改革,创新推行“融驿站”政务服务直通车、重大项目“三证齐发”“拿地即开工”等一系列服务机制,持续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同时,通过高位统筹、协同联动,将服务贯穿于项目签约、建设、投产的每一个环节,创造一流营商环境。

“锚定‘双碳’战略目标,聚焦惠山‘345’产业发展规划,以长远眼光谋划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等重点产业布局,坚持产业布局与机制创新‘双轮驱动’,着力构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新能源产业生态。”惠山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说。

规划与服务之下,产业集群加速推进。继2022年吉利集团在惠山经开区投资百亿级重大产业项目星驱科技后,今年8月,惠山经开区又迎来总投资33亿元的吉利新一代超集成电驱系统项目。该项目计划建设10条高性能电驱产线,建成后将形成年产30万套电驱、100万台电机和60万套电控的产能规模。项目预计今年12月封顶,2026年一季度部分投产。

为持续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惠山经开区还积极推动企业与高校深度合作。果下科技与上海交通大学携手成立“储能热管理联合研发中心”,与江南大学“市校共建·产教融合实践基地”揭牌,推动技术研发进程,加快产品迭代升级;禾润电力研发团队占比超30%,并与国内知名高校共建联合研发中心,加速推进下一代光伏技术的产业化进程……

随着功能区改革的深入推进,惠山经开区“一区两街”的空间格局加速重塑,90.6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资源要素进一步向先进制造业集聚。“根据全新的空间格局,今年以来,我们强化精准招商,重点招引投资规模大、亩均产出高、带动能力强的产业项目,提升产业集中度和竞争力。”惠山经开区招商负责人说,围绕产城融合发展目标,量身定制实施方案,加速产业焕新升级。

未来,惠山经开区将以“链主+骨干+新锐”企业矩阵为支撑,聚焦主导赛道,锚定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新能源等核心产业,制定细分领域发展路线图,推动产业布局向“专精特新”方向集聚。“惠山经开区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助力更多企业实现更多突破,为惠山‘脱胎换骨’和加速产业转型迭变作出更大贡献。”惠山经开区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