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0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新华日报

宿迁:创新奋进绘就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日期:09-29
字号:
版面:第6版:专题       上一篇    下一篇

酒都群贤至,共聚绿洽时。在收官“十四五”、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宿迁新实践的关键时期,2025宿迁绿色产业洽谈会开幕式暨“双招双引”投资环境说明会如约而至。

今年,宿迁第十五次举办“绿洽会”。经过十五届“绿洽会”的接续招引,投资宿迁的企业越来越多,在宿壮大的企业与日俱增,超10万投资者云集在此、创业兴业。在越来越多的项目落户中,在越来越强的动能汇聚下,宿迁经济总量全国排名跃升至第67位,今年将迈上5000亿元台阶。

攀高逐新

跨越赶超跑出“加速度”

作为江苏省最年轻的地级市,宿迁一直以改革破局,以创新领航,以实绩实效为全省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9月23日,2025“跨境电商赋能产业带”宿迁专场活动举办。活动现场共签约29个项目,涵盖协会合作、海外仓服务、港航产贸一体化等业态。

“宿迁造,卖全球。”宿迁以产业带为根基,以跨境电商为纽带,把跨境电商作为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重要引擎,推动宿迁保税物流中心(B型)封关运行,建成跨境电商产业园5家,打造纺织服装、家具家居、木制品、汽车零部件、智能家电5个跨境电商产业带。全市开展跨境电商业务企业超400家,跨境电商交易额连续多年保持20%以上速度增长,平均每秒有42件快递从宿迁发往世界各地。今年1—8月,宿迁全市跨境电商交易额突破40亿元,同比增长超90%。

在盈科新材料有限公司厂区内,新一批叔丁基异氰酸酯正在装车,即将发往上海港出口韩国。作为目前国内同类产品规模最大的生产线,年产能达2000吨。

盈科新材料的快速发展是宿迁新材料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的一个缩影。数据显示,目前宿迁拥有新材料产业规上工业企业356家,占全市规上企业总数的11.6%。

今年以来,宿迁全市上下围绕《宿迁市新一轮千亿级产业攻坚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统筹实施产业链培育、项目招引、“智改数转”等举措,推动新材料产业规模不断扩大、集聚效应持续释放、发展后劲稳步夯实。全市新材料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加速向千亿级产业集群目标迈进。

现代化产业体系也是宿迁向“新”求“质”的重要载体。宿迁以6个产业集群和15条重点产业链为核心的“615”产业体系加快构建,新能源、高端纺织产业接连突破千亿产值,白酒、膜材料、激光产业链产值全国占比分别达到5.8%、6%、5%;以规模企业、科创企业、上市企业为引领的企业梯队日益壮大,全市上市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别达12家、28家,位居国家先进制造业百强榜75名、全国数字经济百强市67位、中国城市科技创新竞争力百强榜61位。

今年上半年,全市新增注册经营主体4.57万户,增速居全省第三位。数据的背后,是宿迁以营商环境之“优”谋发展之“进”的生动实践。

以小切口改革撬动营商环境大提升,水电气联合报装等42项国家、省“高效办成一件事”落地实施、办理时间缩减70%以上,工程审批时间压缩至47个工作日、全省最短;水、气、热大用户合同交易扩容,保持工商业水气热价格全省最低;创建“企业安静期”制度,重复检查频次同比下降43.7%……宿迁以刀刃向内的改革勇气和数智赋能的创新智慧,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向绿而进

生态大公园更富内涵

宿迁是江淮生态经济区核心城市,拥有“三河两湖一湿地”,水域面积约占市域面积的四分之一,林木覆盖率接近30%、中心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5%,形成了大湖林海、城水相依的城市景观,先后获得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等一系列荣誉。

近日,宿迁审议通过《关于加快建设“江苏生态大公园”的决定》,明确提出到2035年全面建成“江苏生态大公园”,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城市的宏伟目标。

遵循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念,宿迁精心实施一系列生态修复工程,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严格管控重要生态空间,不断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近年来,全市累计投入超百亿元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工程,完成湿地修复2351公顷、河道岸堤整治184公里,清退圩区654公顷,构建起“两湖两河”生态廊道。

生态赋能,产业焕“绿”。立足江淮生态经济区核心城市定位,今年以来,宿迁持续完善“615”产业体系,着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既从源头为生态环境“减负”,又为绿色转型发展“蓄能”。1—5月,宿迁绿色食品、新材料产业分别实现产值338.47亿元、377.75亿元;宿迁电网已接入光伏、风能等新能源装机1168兆瓦,占发电总容量的14.65%;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475项,转化高科技成果180项,产业发展呈现“含高量”“含绿量”“含新量”同步提升态势。

向未来,宿迁立足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用足用好丰富的绿电资源,着力打造一批国家级、省级零碳园区,大力培育发展新型储能、氢能等绿色低碳产业集群,支持企业开展绿色技术研发、绿色产品设计,全面构建质量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绿色发展生态,努力实现“美丽颜值”向“经济产值”的跨越、“生态资源”向“绿色动能”的转变。

招才引智

蓄势赋能增添新动力

在宿豫数字经济中心人才社区项目现场,建筑工人忙碌作业,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才选择来宿迁就业创业。为更好地留住人才,宿迁出台《推进人才公寓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明确提出,按照“多元化筹集、标准化建设、规范化运营、市场化运作”原则,加快构建从“一张床”“一间房”到“一套房”“一个社区”的多层次人才公寓供给体系,以人才公寓“小切口”做好引才聚才“大文章”。

未来3年,宿迁新增2.1万套人才公寓。通过实施“三步走”策略,到2025年底,新增人才公寓4200套,探索完善运营模式与服务标准;2026年底再新增8400套,实现重点区域全覆盖;至2027年底,再新增8400套。推动人才公寓供给与产业发展、人才引进深度融合,构建层次清晰、功能完善的人才安居体系。

在武汉大学举办的2025武汉大学“校园宿迁日”活动上,来自宿迁的33家产业链重点企业提供了1200余个高薪岗位。该活动搭建起人才与产业对接的桥梁,既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又为高校毕业生拓宽了就业渠道,搭建了更广阔的职业发展平台。

“校园宿迁日”是宿迁重点打造的招才引智品牌,是服务宿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提升宿迁人才工作质效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宿迁创新实施招才引智“深耕行动”,面向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等科教资源丰富的区域,依托3个区域招商合作中心,共建20个人才工作站,深耕70所重点高校,让招商与引才同频共振。近两年,宿迁在全国各地举办人才恳谈会、专场招聘会等活动80余场,拜访各领域专家人才1500余人次,引进人才科技项目58个,协议投资额82亿元。

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生活补贴、创业补贴、“购房券”“宿青驿站”……宿迁大力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先后出台“人才协同19条”“人才新政16条”“青年人才12条”,放大“迁宿迁”品牌效应,一揽子支持政策让越来越多的“千里马”在宿迁大地竞相驰骋,也为在宿企业发展提供了源头活水。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宿迁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91万人,近3年年均增长14%,新引进博士、硕士人数年均增长36%,获评2024年度最佳引才城市。

城以才兴,才以城长。近年来,宿迁坚持把优化生态作为集聚人才的关键,以一流生态集聚更多一流人才。围绕“实习期”,提供见习补贴、一次性面试补贴等;围绕“择业期”,提供生活补贴、返乡补贴和科研补贴;围绕“初创期”,给予项目资助、场地支持和金融支持;围绕“成长期”,提供能力提升奖励、购房补贴和人才公寓;围绕“发展期”,提供政策保障、阵地保障与待遇保障……宿迁招才爱才、服务用心,正持续将人才的“含金量”变为推动城市发展的“强引擎”。

史伟/文 宿迁市委宣传部/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