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新华日报

海安李堡:“烽火灼灼传基因 布谷声声道荣光”主题宣讲火热开讲

日期:09-24
字号:
版面:第9版:一线视点       上一篇    下一篇

抗战精神,历久弥新,跨越时空,激荡人心。近日,海安市“奋进现代化 奋力挑大梁”主题宣讲系列活动之“烽火灼灼传基因 布谷声声道荣光”文明实践宣讲活动,在全国文明村海安市李堡镇杨庄村火热开讲。通过“热点锚定、群众贴近、青年赋能”三维思路,切实让理论知识飞入万家,党的精神入脑入心。

切热点,紧扣时代之问,让宣讲更有“高度”

“在那个年代,做一名共产党员,不是为了索取,而是随时准备牺牲……”退役老兵蔡正桥的宣讲再现了一个个浸润着血泪与信仰的故事,让宏大的时代主题变得可感可触。红色精神穿越历史烽烟,这是一次穿越时空、薪火相传的精神接力……“布谷乡音”青年宣讲员们把阅兵上的“红色装备”“精神标语”融入宣讲,结合《保卫黄河》的磅礴旋律、《铁道游击队》的银幕传奇,用“历史镜头+现实视角”解读抗战精神的时代意义,让热点不仅“看得见”,更“听得懂、记得住”。

接地气,聚焦群众需求,让宣讲更有“温度”

“答对‘文明婚俗’的热词,这份文明实践纪念品就归您!”活动中“抢麦猜猜猜”互动环节点燃现场氛围,大家争相举手、抢麦答题,让基层宣讲的“理论味”更足,“方向感”更强。

只有用贴近群众的语言和形式去讲解,将“理论讲解”变成“方言土话”,将“理论话语”转换成“群众语言”,将“理论观点”转换成“朴实道理”,才能让思想理论传得开、播得远、受欢迎。近年来,李堡镇紧扣“品牌化、精品化、差异化”思路,走进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企业车间、田间地头,始终坚持“老百姓关心什么,就讲什么”,依托“百问百答”行动小组,从“李堡镇历史最早追溯到什么时候”的人文问题,到“食品安全如何保障”的民生关切,把宣讲台变成“唠嗑场”,让理论知识“沾泥土、带露珠”。

聚青春,孵化青年队伍,让宣讲更有“力度”

近年来,海安市着力构建“1+N+10X”理论学习矩阵,通过系统性、多层次、广辐射的机制设计,依托“布谷乡音 天天向上”联合学习群,每月集中辅导技巧,每日更新理论导读,持续为基层宣讲员“充电赋能”。创新表达形式,跳出传统框架,从“斜杠青年”网格员讲述“中式婚礼里的文化自信”,到青年教师用“谷子经济”阐释“消费潮流”,再到基层干部以“竹板一打哗啦啦”的明快节奏传递红色记忆,打破理论“高冷”印象,真正让青年成为有深度、有温度的红色“传承人”与“传播者”。

接下来,海安市将持续探索“理论+”多维融合宣讲模式,将理论宣讲与文明实践、非遗展示、惠民演出、乡村市集等融合,加强宣讲场景、载体形式、人才队伍等方面的创新,在“布谷乡音”理论传播燎原工程的推动下,串联“小蚂蚁”“板凳讲习所”等基层品牌,延伸宣讲触角,推动理论宣讲品牌“串珠成链”,从“有形覆盖”走向“有效深入人心”。 高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