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7点20分,家住常州市钟楼区泰盈八千里的学生余若婧准时到小区门口,坐上校园公交21号线前往姜椿芳实验学校。这条线路正是2025年秋季学期常州公交新开通的校园公交线路。“从小区到学校约12分钟,每天上学和放学时段各两班次。”21号线司机顾波说,校园公交采取“定人定车”模式,方便家长、老师联系,同时依托公交“数字大脑”开通了“常州行”APP关爱提醒功能,可实时向家长端推送学生乘车、车辆运营等信息。
“校门口”直达“家门口”,越来越多校园公交成为学生的“上学搭子”。校园公交同样采用2元一票制,刷学生卡还可享三折优惠。常州市公交集团副总经理汪顺伟说,校园公交能有效解决学生上学难、家长接送难、学校周边停车难等问题,家长对校园公交满意度高达95%以上。两年来,常州公交深入开展学生出行需求、“一线一策”制定线路方案,逐步构建起了覆盖广泛、安全便捷、服务优质的校园公交网络,截至目前,已累计开通28条校园公交线路,日均服务学生8000余人次,全年服务学生出行超200万人次。
聚焦市民出行需求,常州公交以定制方式重新“嵌入”城市生活。打车不划算、骑车不方便,困扰着上班族,通勤“最后一公里”的尴尬问题如何解决?常州公交按照“线路最短、耗时最短、服务最广”的原则设计线路,定制开发了钟楼经济开发区企业专线,覆盖格力博、昌瑞汽车、亿灵伟业、精研科技等周边20家企业。该专线是钟楼区政府采购的惠企服务,昌瑞汽车员工韩露说:“现在出地铁口就能坐上公交直达企业,职工凭工作证还可以免费搭乘,对‘打工人’来说非常友好。”
去年,常州公交又开通了人才专线701路、702路,着眼于解决理想汽车常州智能制造基地及沿线企业人才的通勤困难,串联起金凤凰人才公寓、地铁1号线、沪宁沿江高铁武进站、武高新工业园区等人流密集点位,填补了各点位之间无直达公交的空白。一条条企业专线、人才专线也体现了城市公共服务支撑人才引留、产业发展的细节保障。
常州市公交集团总经理陈凌表示,定制路线有一些共同点:线路短、频次高、周转快,客流聚集,直达目的地。定制化、场景化是公交深入出行末端、精准匹配需求的服务模式变革,折射的是从“坐等乘客”到“主动出击”的运营思路转变。
这个夏天,常州公交新开两条购物专线:万象城购物专线W5路和环球港购物专线W6路。专线开通前,常州公交深入周边居民区、热门商圈、地铁站开展客流需求调研,结合数字公交系统对市民出行大数据、线路设计方案进行再分析、再验证。购物专线不仅“跑出了”市民好评,还“跑热了”商圈人气。
公交+校园、公交+企业、公交+商圈、公交+医院……“公交+”不断“开进”为民服务新场景。常州公交搭建起市二院延陵院区与片区公交枢纽(红梅公交中心站)的短距接驳方式,服务市民就医需求;优化调整209路公交线路,直达舜山小镇,助力农文旅发展;“苏超”赛事期间上线“常宝恐龙巴士”,外地来常的球迷游客可享受包括公共交通免费乘坐等礼遇服务。
据统计,今年以来常州公交新开的13条公交线路中,特色服务线路占90%以上。这些线路开通后客流表现良好,显著提升了沿线市民出行满意度和公交分担率。从创新服务模式到丰富服务产品,“公交+”精准覆盖通勤、教育、医疗、文旅、消费等多元场景,逐步打造“公交上的生活圈”,推动公交服务实现从“基础出行供给”向“城市生活赋能”的转型升级。 常交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