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新华日报

灌云主题服饰:从让人“脸红”到令人“眼红”

日期:09-25
字号:
版面:第13版:连云港观察       上一篇    下一篇

走进灌云这座苏北县城,随处可见运送布料、物流包裹的卡车穿梭街巷,服装厂门前贴着红彤彤的招工启事,缝纫工的月薪从4000元涨到9000元,计件上不封顶,就连村里的家庭妇女都能在家接单代工……这幅充满烟火气的图景,藏着一个县城的特色产业传奇。

近二十载时光里,灌云主题服饰产业从“谈情趣内衣色变”年代的草根作坊起步,发展到如今已集聚超1000家主题服饰企业、5000家电商主体,带动5万余人就业,产品从单一“情趣内衣”拓展到JK制服、汉服、高端家居服等上百种品类,拿下国内外市场半壁江山,线上线下综合年交易额近80亿元,走出了一条县域特色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升级之路。

□ 本报记者 吉凤竹 实习生 黄煦 邵琪雅

通讯员 孙航

草根起步,小作坊闯出大市场

提及“情趣内衣”,不少人可能会下意识回避,或面露羞涩,或心生排斥,总觉得这是“上不了台面”的生意。百艳服饰董事长常凯林至今仍记得,2008年刚入行时,自己也曾因旁人异样的眼光犹豫过,连招工都屡屡碰壁。

“当时这个产业主要分布在广东,我们这里有人拿货回来在网上卖,销量很好,供不应求。我看这个产品做起来难度不大,我们这儿人力成本又低,就决定自己生产。”常凯林挨家挨户召集村里的留守妇女,用几台旧缝纫机,在自家院子里开起了家庭作坊。就是这个看似不起眼的选择,让他从租厂房的小老板,一步步做成行业龙头,成为灌云主题服饰产业崛起的生动缩影。

彼时的灌云农村,有大量渴望兼顾家庭与收入的留守妇女,而主题服饰生产尤其是手工缝制环节,时间灵活、技术门槛低,恰好与这一群体的需求“一拍即合”—— 既能照顾老人孩子,又能靠手艺挣钱,这让越来越多的妇女加入进来。

不过,灌云最初的主题服饰企业,大多处于“为他人做嫁衣”的状态:浙江、广东的商家通过淘宝批量采购灌云生产的服饰,贴上品牌标签就转手售卖,灌云企业只能赚些微薄的加工费。即便如此,靠着“成本低、上手快”的优势,灌云主题服饰企业数量仍逐年递增,默默积蓄着产业爆发的力量。

转折点出现在2016年。灌云县政府为激发产业潜力,提出创建情趣内衣特色小镇的构想,并同步配套创业孵化、商务商贸等一站式服务功能。2020年,灌云主题服饰产业园正式启动建设,电商园、研发智造园相继开工。如今的产业园,已成为灌云主题服饰产业的核心载体,入驻企业率高达90%,辅料、包装等配套企业一应俱全,实现了“不出园区3小时即可出品成衣”的高效协同,产业集聚效应全面释放。

“我家就在工厂旁边,按件计费特别灵活,早上送孩子上学、中午做好饭,下午再来上班都不耽误,一个月能挣四五千块钱,日子越来越有奔头!”百艳服饰的缝纫工李林一边踩着缝纫机,一边笑着说。像她这样的从业者,在灌云全县有5万余人,其中31—50岁的留守妇女占比超五成,就连50岁以上的老人,也能靠剪线头、包装衣服获得稳定收入。

数据最能见证产业的“富民”力量。最新数据显示,灌云主题服饰产业务工人员人均年收入达6.72万元,3年间年均增长近8%。

政策赋能,小产业迈向新高度

产业要走得远、走得稳,离不开政策的“铺路搭桥”。如果说最初的灌云主题服饰,是靠“草根韧性”在市场中站稳脚跟,那么如今的华丽升级与蜕变,则离不开政府的精准引导与大力扶持。当发展走到十字路口,政府率先发力,一系列精准举措让产业生态悄然改变,最直观的变化,便是产品品类的“破圈”。

以前,一提到灌云主题服饰,几乎等同于“情趣内衣”。但如今走进维密小镇产业园,JK制服、汉服、学士服、演出服、雨衣、罩衣乃至高端家居服的样品,满满当当摆满了企业展厅,产品品类从最初的一两种拓展到上百种。这一转型,显著提升了产品溢价空间和企业品牌文化价值。

为了给创新“加码”,政府还主动牵线,联合中国服装协会制定主题服饰行业首个团体标准,又携手江苏省服装协会连续举办两届省级设计师大赛,搭建创意落地的平台,让更多新鲜设计走进生产线。

有了令人放心的“家底”,灌云县还在国内外电商领域同步探索,为产业拓宽市场赛道。在国内市场,灌云既牢牢巩固了淘宝、1688等传统平台的优势,又精准抓住抖音、拼多多等新兴平台的流量机遇。创业者高畅的经历,就是灌云电商创新的生动写照:他从一张桌子、一台电脑的个人工作室起步,凭借抖音商城第一批内测资质,主打“商城搜索”精准获客,短短一年就创办了自己的“夜猫服饰”品牌,今年已实现年销20万件、年销售额超1000万元的“开门红”,成为年轻创业者中的佼佼者。

随着国内电商竞争逐渐加剧,不少有远见的企业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跨境市场。政府迅速响应企业需求,着手搭建“云海通”跨境电商平台,企业通过平台可免费对接海外流量,报关、物流、结汇等以往的“老大难”问题,也由平台统筹解决。下一步,灌云县计划对企业海外仓建设、境外展会参展、电商技能培训等给予真金白银的补贴,让“灌云制造”直接对接全球市场。

破局求变,小服饰诠释大梦想

尽管产业升级势头向好,但灌云主题服饰仍躲不开“成长的烦恼”。灌云县商务局的调研显示,产业层级低是当前面临的核心痛点:不少企业主缺乏品牌意识,满足于“小富即安”,行业凝聚力薄弱,抄袭仿款、内部低价竞争成了常态;与此同时,招工难也成为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产业工人流动性大,有经验的专业设计师、版师更是“一才难求”,制约着产业向高端化发展。

面对这些难题,行业头部企业率先站出来“破局”。“以前做‘情趣内衣’,总把女性放在被凝视的位置,现在我们换了思路,将其和家居服结合,做成性感家居服,既满足审美需求,又让女性正视自我价值,让‘情趣’成为生活的点缀。”伊影服饰董事长谭军的创新理念,恰好契合了当下“大女主”的消费趋势。不止于此,伊影还把设计能力作为核心竞争力,从迪拜请回设计人才,引入AR虚拟试衣技术和数字人直播技术,更将故宫文创、敦煌飞天等本土文化元素融入服饰设计,真正实现了产品的日常化、高端化、国际化,让“灌云设计”有了文化底气。

然而,企业创新步伐加快,却让某些不良企业吃上了抄袭的“霸王餐”。“我们一季度辛辛苦苦上线50件新品,没卖几天就被别家仿款了,他们用更少的成本、更低的价格竞争,直接把我们的利润压得薄如纸。”常凯林的无奈,也是瑰若、唯美纱等头部企业的共同困扰。为了守护企业的创新成果,今年灌云县专门成立版权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从版权登记到维权的一站式服务。截至8月底,中心已帮助企业注册服饰设计版权1600件。“后续我们还要加强版权保护宣传和执法力度,让企业敢创新、愿创新,不用担心‘为他人做嫁衣’。”灌云县商务局电商科科长汪玲莉说。

独木难成林,产业的未来,需要政府与企业携手同行。对此,灌云县政府已勾勒出清晰的发展规划,核心思路是“培育头部、完善生态、破解痛点”。在培育头部企业方面,目标是未来数年培育出行业内公认的龙头企业,支持它们打造自主品牌、拓展全球市场;同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作用,推动行业从“无序竞争”走向“抱团发展”。针对人才短缺的痛点,灌云县计划联合南京、连云港等地的高校、职业培训机构开展专项培训,定向培养设计、版师、电商运营等专业人才,还将进一步完善县域生活配套,改善住房、教育、医疗条件,让外地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当“灌云制造”真正蜕变为“灌云品牌”,这座苏北县城的主题服饰产业,必将在更广阔的市场舞台上书写崭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