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区吴门桥街道“一站式”化解万千事
日期:09-26
本报讯 (杨婷) “家里漏水的事总算解决了,不用再好几个地方来回跑,真是太方便了!”在姑苏区吴门桥街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刚办完事情的居民李阿姨满意地说。如今,“有纠纷找综治中心”已成为吴门桥街道居民们的共识。
上午10点,走进吴门桥街道综治中心“一站式”服务大厅,一片繁忙却井然有序。工作人员面带微笑、耐心答疑,他们中不少是来自司法、调解、信访、公安等部门的业务骨干,不仅基层经验丰富,更具备专业法律知识和群众工作能力。中心除了开放式接待区,还设有多功能调解室、警务处置室、心理减压室等多个功能室,可满足群众多元化解纷需求,助力居民“走进一扇门,化解万千事”。
“过去,群众遇到矛盾纠纷,可能要在社区、派出所、司法所等多个地方之间奔波,反复说明情况,费时又费力。”吴门桥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彻底改变这一局面,街道以综治中心为枢纽,整合多方资源,推动多部门集中办公、协同处置,打破信息壁垒、优化办事流程。群众只需前来一次、反映一次,剩余工作全部由中心内部分类流转、跟踪督办,极大提升了诉求响应与纠纷化解的效率,真正实现了矛盾化解“最多跑一地、只进一扇门”。
更重要的是,吴门桥街道综治中心并未止步于物理空间的整合,而是进一步创新构建了“街道—社区—网格”三级调解网络体系,推动矛盾纠纷化解从“接得住”向“化解得了、化解得好”转型升级。
在街道层面,以人民调解委员会、矛调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依托,组建专业调解队伍,针对重大疑难矛盾纠纷实施精准化处置;同时积极响应区司法局工作部署,组织开展漏水纠纷、邻里矛盾等专项排查行动。在社区层面,充分发挥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基层阵地作用,今年以来已开展人民调解员及“法律明白人”业务能力培训两次,覆盖120人,并通过推行评级考核等方式激发工作活力,成功培育出“情泽福运”“解阿姨家事调解室”“老兵调解”等一批特色调解品牌。在网格层面,综合治理神经末梢进一步延伸。街道为全部272个网格配备548名“法律明白人”,联合“五老”群体开展协商议事,通过日常走访、邻里沟通等方式,将多数小矛盾、小纠纷化解在楼栋之内、萌芽状态,切实筑牢治理根基。线下“一窗受理”的同时,线上多元受理渠道也同步畅通。居民通过12345热线、寒山闻钟等线上平台反映的诉求,将统一汇入街道综治调度平台,并精准分派给相关部门和社区处理。
作为基层治理的重要平台,吴门桥街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正逐步成长为“群众诉求受理、矛盾纠纷化解、平安建设指挥”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治理平台,不仅是居民眼中的“贴心驿站”,更是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前沿阵地”,为构建和谐社区、提升治理效能写下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