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王俊杰) 9月是阿尔茨海默病月,今年的主题是“早防早治 守护认知——多一点了解,多一份关爱”。9月19日,苏大附二院神经内科举办“阿尔茨海默病日”公益活动,助力全生命周期脑健康管理。来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养老护理机构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参与本次活动。
“阿尔茨海默病在出现明显症状前的15—20年,大脑中就可能已开始沉积β淀粉样蛋白(Aβ),这也是该疾病的核心病理特征之一。”苏大附二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胡华介绍。
在诊疗方面,除了采集现病史、既往史、认知评估外,医院还会结合血液标志物检测和影像学检查来进行综合诊断。胡华说,目前除了传统口服药物治疗外,还有靶向Aβ的新型药物等;非药物方面,比如光照疗法、运动疗法等辅助治疗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近年来,苏大附二院神经内科积极探索创新,成立认知障碍诊疗中心、下沉优质医疗资源,专注于各类认知障碍疾病的系统诊疗,为患者提供全面系统的诊疗服务。
精准诊疗再添“利器”。近日,苏大附二院核医学科引入阿尔茨海默病诊断的“金标准”Aβ-PET/CT和Tau-PET/CT检查,分别用于检测大脑中两种异常蛋白质,β淀粉样蛋白(Aβ)和微管相关蛋白(Tau)的沉积情况,以此助力阿尔茨海默病的精准诊断。
诊疗模式愈加规范。2013年,神经内科开设记忆障碍专病门诊,逐步建立了完善的认知障碍人才梯队,基础与临床相结合。2022年,神经内科获批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颁发的高级认知障碍诊疗中心(建设单位),牵头推进标准化的认知障碍诊疗模式。眼下,该中心正在研究和推广认知障碍高危人群干预适宜技术、认知康复、建立并完善防治工作体系和长效机制。
优质资源持续下沉。苏大附二院建立苏州区域三级医院记忆门诊、社区、养老护理院双向转诊协作机制,实现“筛、防、治”全流程闭环管理。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例,从事记忆门诊的医护团队负责社区记忆门诊的日常工作,针对高危人群的筛查,确诊病人的随访及后续全病程管理,医联体专家(三级医院记忆门诊专科医生)定期出诊记忆门诊,参与疾病诊断及治疗方案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