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新华日报

将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

日期:09-26
字号:
版面:第10版:智观       上一篇    下一篇

□ 纪 敏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用总体国家安全观铸魂育人,是高校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体现。

实践教学作为思政课理论与实际结合的关键环节,将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其中,能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大安全”理念的辩证逻辑,把握各安全领域之间的相互关系,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在实践场景中具象化,从而完善学生对总体国家安全理论体系的认知。在现实意义上,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复杂多变,非传统安全威胁不断涌现。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通过思政课实践教学开展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能让青年学生在实际体验中深刻认识到维护国家安全的紧迫性和艰巨性,将“国家安全高于一切”的理念转化为自觉行动。

围绕总体国家安全观,系统设计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结合不同专业特点,开发针对性实践教学项目,如针对计算机专业学生开展网络安全攻防演练,对生物专业学生组织生物安全风险排查实践等。同时,建立实践教学案例库,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方式,增强学生对国家安全问题的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形成从理论到实践的完整教学链条。

采用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推行“校地协同”实践模式,与国家安全机关、保密单位等共建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安全宣讲、网络舆情监测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提升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运用VR、AR等现代信息技术,打造虚拟仿真实践课堂,模拟网络攻击、文化安全保卫等场景,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掌握国家安全风险防控技能,增强实践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高校应定期组织思政课教师参加专题培训,邀请国家安全领域专家、实务工作者授课,拓宽教师的知识视野。聘请校外专家组成兼职教师团队,与校内教师共同开展实践教学,实现理论与实务的有机结合,提升教学团队的整体水平。

建立科学评估机制,从多个维度考核学生的学习成效。知识层面,考查学生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能力层面,通过情景模拟、案例分析等方式,评估学生识别安全风险、提出应对策略的实践能力;素养层面,关注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展现出的国家意识、法治观念和责任担当,通过实践报告、社会服务成效等进行综合评价。引入多元评价主体,包括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和校外专家评价,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学生实践学习档案,动态记录学习过程和成效,及时反馈教学问题,推动实践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作者为淮阴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本文系江苏省2024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编号:2024SJSZ0839〉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