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新华日报

多元场景“点燃”亲子经济

日期:09-26
字号:
版面:第20版:苏州观察·纵深       上一篇    下一篇

□ 崔怡璇

周末,在常熟琴川街道琴湖溪里商圈,五岁的晨晨戴着骑行头盔,小腿用力蹬着平衡车,在泵道公园的波浪形赛道上飞驰。不远处的父亲一手端着咖啡,另一只手在手机上批改文件。

泵道公园的出现,让琴湖畔多了一处能同时容纳欢笑与速度的亲子场。琴川街道敏锐地把这份热度延伸到更广的亲子链条——骑行之余的咖啡小憩、亲子课程、会员活动,像一根根看不见的丝线,让陪伴变得更温馨、更丰盈。

“以前周末带娃像赶场子,游乐堡玩两小时就得走。现在他能在这练车,我喝咖啡、回邮件,能安安静静待上一上午,钱包也自然捂不住了。”晨晨父亲笑着点开手机里的会员记录——过去一年,仅这一处场所,他们一家人累计消费就超过2000元。

“孩子的欢声笑语,承载着家庭的未来,也衡量着一座城市的幸福底色。”琴川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胡敏钰说,街道以“儿童友好”为支点,深耕亲子经济,不仅是党委政府践行初心的生动实践,更是提升城市品质、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长远之举。

在琴湖溪里,还有多个专为儿童量身定制的友好空间。走进花园城城市天台农场,耕心幼儿园的孩子们正在这里开展自然课程与社会实践,让农耕文化融入童年记忆。“孩子们在农场里亲手播种、浇水、收获,体验食物从土地到餐桌的全过程,从中感知自然节律与生命成长,吸引了不少家庭参与。”琴湖溪里工作人员介绍,依托商场会员体系,这里每月举办“天台农场日”活动,推出种植、手作、自然课堂等体验,不仅有效延伸了亲子停留时间,还带动了周边餐饮与零售消费。

如果说街区是孩子们的“陆上乐园”,那么琴湖就是孩子们的“探险天地”。“当初落户琴湖并非偶然:这里水域面积适中、水流平稳,安全性高;周边商圈成熟,家庭客群集中,是开展桨板、水上自行车等亲子项目的理想场地。”立航水上运动中心负责人丁洁双说,在琴川街道的招引下,中心连带中国桨板公开赛一并落地琴湖。中心特别推出“亲子同板”课程,让父母与孩子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她曾接触过一个原本怕水的小男孩,如今已成为青少年桨板队的小队长,带着父母一同参赛。

赛事的带动效应尤为明显。2025年中国桨板公开赛常熟站专设家庭三人龙板项目,吸引大量家庭参与。比赛期间,琴湖商圈家庭客流增加三成,停留时间由2-3小时延长至4-5小时,消费从单一购物升级为“运动+餐饮+休闲”的综合消费模式。“琴湖水上运动完全有潜力成为常熟的城市新名片,它结合了体育、娱乐、教育多重属性,这种吸引力,是室内亲子业态比不了的。”丁洁双说。

数据显示,过去一年,琴湖溪里商圈亲子业态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带动客流超700万人次。一个高效且温暖的经济闭环由此形成:琴川街道精准引流,商户效益获得增长,催生更优质的活动与空间,赢得家长口碑,吸引更多商户加入,形成正向循环。

从街区到湖面,从陆地到水上,琴湖溪里商圈正被层出不穷的亲子场景与活动“包围”。然而,当欢声笑语散去,琴川街道思考,如何把这份即时的情绪价值沉淀为可持续的消费动能,让亲子家庭从“来一次”升级为“来多次”?当地破题的角度是从解决亲子家庭的实际需求入手。

琴川街道在走访调研后发现,亲子家庭当下需要的不只是“堆满玩具”的空间,而是同时解决“孩子开心、家长松弛、老人不累”的系统方案。如果一项亲子活动能同时满足安全、省时、益智、社交等多元功能,他们才愿意“反复回来”。为此,琴川街道联动商场商户一起策划活动、提升环境设施,增加亲子家庭的“用户黏性”。

妇女节这天,琴川街道联动商场举办非遗点翠课堂。一节课未完,商家的微信已新增37位联系人;在常熟起飞航空馆举办的亲子活动,则把无人机飞行与屈原《天问》的故事结合起来,家长频频点赞,“以后还会再来”;全国桨板赛U6组别吸引了上百组家庭参赛,孩子们在家长的陪伴下体验划桨乐趣,许多家庭在赛后报名水上课程。

琴川街道还在商圈发起“儿童友好商户”评选,从168家商户中遴选出首批20家。入选商户通过增设儿童座椅、母婴室、休息区等服务,显著拉长了家庭的停留时间。商圈一儿童艺术空间在馆内开辟绘本角、联动开展“城市乐游”“书童小馆长”活动后,周末家庭客流量几乎翻了一倍。

琴川街道携手社区推出的“共享奶奶”志愿服务项目同样反响良好。该项目通过组织有育儿经验的退休居民为周边家庭提供临时托管、亲子活动协助等支持,不仅减轻了双职工家庭的育儿压力,也促进了社区内部的信任与协作,为商圈带来更稳定的家庭客群。

夜幕降临,琴湖溪里灯光亮起。咖啡香、书灯暖、湖风轻,这里不再是简单的消费场所,更是一处有温度的城市空间。未来,街道还将整合资源,把“儿童友好”从一个概念,落实成一个个可观、可感、可享的生活场景,让其成为琴川一张富有吸引力与说服力的招商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