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师范学院扩充托幼人才“蓄水池”
日期:09-25
□ 通讯员 汪广华
近年来,连云港师范学院创新构建“校—政—行—医”四位一体托幼一体化产教融合新生态,通过机制创新破解行业人才短缺、标准不一、医教脱节等瓶颈,为区域托幼服务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学校与市教育局、市卫健委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深度参与制定《连云港市托幼一体化发展实施方案》,将婴幼儿师资培养纳入地方教育发展规划。通过打通职业资格认证与学历教育衔接通道,共建“婴幼儿健康照护研究中心”,将卫生保健标准深度融入课程体系。地方政府以购买服务、培训补贴等形式提供政策支持,3年来累计培养园长超千名、骨干教师300余名,培训托幼从业人员逾千人次,有效缓解区域托育机构“用人荒”。
为打破教育资源壁垒,学校牵头成立区域“托幼一体化教育联盟”,实现师资、课程、实训基地等资源跨校共享。与连云港中医药高职校联合开发模块化课程,共建集模拟托育园、急救演练室于一体的实训中心,培养既懂教育又精保健的复合型人才,联盟已开发国家级、省级规划教材11本,毕业生对口就业率显著提升。
深化产教融合过程中,学校联合江苏省婴幼儿早教协会共建“托育产业学院”,引入“钟声”“九曜”等龙头企业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将岗位技能标准转化为教学标准。学生通过运营实体托育机构、设计家长课堂等实战项目,实现“入学即入职、毕业即上岗”的无缝衔接。学校参与制定的《托育机构质量评估标准》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学生获省级以上创新创业及技能大赛奖项20余项,开展公益健康活动超百场,惠及万余家庭。
学校与市妇幼保健院共建“托幼一体化人才培养共同体”,共建国家级“婴幼儿养育照护指导中心”“医育结合托育实践基地”和“儿童教育与发展实训平台”。实施“医教融合”三项行动:邀请儿科医生、儿童保健师开设《婴幼儿疾病预防》《发育行为评估》等特色课程;学生在医院儿保科跟岗实习,系统掌握生长监测、急救处置等实操技能;联合开展“医育融合人才培养”省级重点课题,通过医教融合,培养兼具健康照护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服务“幼有优育”民生需求。
“产教融合需通过机制创新实现要素聚合,‘校—政—行—医’模式为破解托幼行业瓶颈提供了核心方案。”连云港师范学院院长姚荣斌表示。目前,学校正拓展“智慧托幼”“社区托幼”等新场景,持续为“幼有优育”民生工程提供更坚实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