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对标产业需求 产教融合赋能应用型人才培养
日期:09-24
□ 黄灏 陈燕飞 俞谷英
在金秋送爽的开学季,江苏省交通技师学院迎来了2400余名朝气蓬勃的新生,他们不仅是学院发展的新鲜血液,更是国家未来交通产业发展的生力军。如何为这2400余名学子铺就一条通往成才的康庄大道?学院通过深度推进产教融合,力求交出一份特色鲜明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答卷。
在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的时代,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江苏省交通技师学院深刻把握时代脉搏,对标产业需求育人,通过深度推进产教融合,为区域经济发展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作为国家职业教育示范学校,江苏省交通技师学院始终坚持“产业需求在哪里,专业设置就跟进到哪里”的理念,面对智慧交通、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产业的蓬勃兴起,主动求变,进行前瞻性的专业布局。
“2025年,学院新增工程安全评价与监理、智能控制技术两个专业,同时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等传统专业进行改造,增加工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两个培养方向,使专业设置更符合当前的产业发展需要。”学院招生就业处处长王兆凯说。
围绕镇江“四群八链”重点产业体系,学院瞄准“智慧化”,开设工业机器人技术、无人机应用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等专业,应对交通运输行业向智能化、网联化转型对人才的新要求;紧扣“绿色化”,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技术、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应用等专业,构建从电池、电机、电控到整车维护的完整课程体系,服务国家“双碳”战略;拓展“数字化”,在传统路桥、轨道专业中深度融合AI大模型、工程大数据分析等数字技能,培养符合智能建造需求的现代工程技术人才。
通过一系列举措,学院确保了专业设置与产业链的同频共振,使学生所学即为市场所需,从源头上提升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与此同时,学院服务地方产业发展能力显著提升,镇江籍生源超60%,毕业生留镇率超40%。
人才培养质量是学院的生命线。江苏省交通技师学院打破传统教学体系的桎梏,将产业一线的技术标准、工艺规范和管理流程全面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学院积极构建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协同发展的命运共同体,打造深度融合的育人生态圈。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学院主动开发项目化、模块化教材,将真实生产案例和企业最新技术引入课堂,让学生“未出校门,先知行业”。
“依托产教融合实体、产教融合联盟等平台,学院在教师实操技能提升、学生专业能力培养、产业新技术运用等方面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每年滚动修订教学计划,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升综合职业能力。”学院教务处副处长王瑜说。
唯有将人才培养的锚点牢牢扎在产业发展的土壤中,才能结出丰硕的成果。江苏省交通技师学院聚焦新需求设置专业,依托融合平台赋能,成功构建了需求驱动、能力为本、开放协同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为社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用得上、留得住、发展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成为赋能区域经济发展和推动行业进步的重要力量。面向未来,学院将继续深化产教融合,为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