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许雯斐 通讯员 胡晓靓
青年专家“论剑”新区,全球芯片产业格局风起云涌,AI迅猛兴起,如何让基础研究深度赋能应用成为焦点议题;新锐企业家呼唤,变革中暗藏机遇,“中国芯”要抢占先机,需靠产业链互信合作。
9月20日,以“芯联世界 共创未来——AI与芯片设计和制造”为主题的世界青年科学家论坛集成电路主题会议(以下简称“集成电路会议”)在江北新区研创园举行,集成电路专家学者、企业家、青年人才将齐聚,共商集成电路产业创新发展新路径。
作为研产贯通策源地,江北新区研创园涌动着无限“芯机遇”。
解码——
“芯成果”中的新质生产力
高频率、高效率、高功率,凭借这些优势,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氮化镓可以大幅提升电力电子设备性能和可靠性。2019年成立的氮矽科技,正是这一新赛道的领跑者。其聚焦新能源与国家先进基础产业方向,打造全国产氮化镓产品线,已推出氮化镓晶体管、氮化镓驱动器、氮化镓功率集成器、氮化镓集成控制器芯片四大产品线。
8月8日,南京氮矽科技总部项目落户研创园。本次集成电路会议上,研创园发布的一批优秀科技创新成果中,氮矽科技“国内首家采用TO247-4封装的氮化镓驱动集成芯片”引起热切关注。
“氮矽科技是国内唯一同时布局氮化镓器件和驱动IC研发的企业,我们的设备和系统解决方案可以很好满足有高可靠性要求的应用场景,并且效率更高。”氮矽科技首席运营官刘家才介绍,目前公司出货量在国产增强型氮化镓产品中位列第二,产品已应用于手机快充、医疗设备、车载充电、5G基站电源模块、工业生产等领域。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企业的创新成果具有明显的引领性、突破性、颠覆性,是推动产业链升级的关键。”江北新区研创园相关负责人表示,研创园将携手企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园区产业进阶。
在同期举办的世界青年科学家论坛(南京)上,2025江北新区产业科技十大首创成果发布,南智光电“国内首创大尺寸薄膜铌酸锂、钽酸锂晶圆级标准化工艺”成功入选。
从基础研究出发,登上产业“金字塔尖”。这个在研创园发生的“研产贯通”故事,耐人寻味。
历经几代科学家长达几十年的攻坚,南京大学科研团队开发出“薄膜铌酸锂+X”光子芯片系列技术。2018年,南智先进光电集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在研创园落地,开启成果转化之路。2024年,南智光电已启动国内首个实际运营的铌酸锂光子芯片生产线,现已服务各类客户300余家。今年5月,南智光电还发布国内首个专注于光子芯片领域的专用大模型——OptoChat AI。
有投资人称,南智光电构建的开放式工艺验证与制造赋能平台,在国内光子芯片领域具有独特价值。
来自芯视元、圭步微电子、氮矽科技、洛普股份等企业,从微显示芯片到4D成像雷达单芯片,从平台设备到方案系统,这批创新成果正推动着研创园走向集成电路产业新高地。
呼唤——
在合作中抢滩“芯机遇”
“要想发展好产业,就需要产业链上的互信合作,打破技术壁垒。”主题演讲环节,海光芯创董事长、总经理胡朝阳的发言赢得共鸣。研创园具备良好的产业生态,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他表示,希望可以在南京、在研创园形成产业深度合作,推动产业发展。
AI需求爆发,新能源汽车发展迅猛,5G通信普及,当下诸多产业变革都被一颗“芯片”牵动。
在这一关键节点,研创园一批闪耀“芯”星落地,如南京氮矽科技总部项目、海光芯创高速光模块生产基地、特纳飞SSD主控芯片总部及生产基地等,覆盖集成电路设计、模组、设备材料等各产业环节。
海光芯创高速光模块生产基地项目于今年5月在研创园开工,这个总投资10亿元的项目,将建起车间产线,实现光通信中高速光模块产品的量产。海光芯创是国内领先的光通信产品应用整体解决方案和服务商,手握自主研发的硅光技术,其具备速率100G、200G、400G和800G光模块的批量交付能力,并掌握着高速率光器件芯片封装和光器件封装能力。
集硅光芯片、硅光光模块的研发和生产于一体,海光芯创这样的企业在国内并不多见。近年来,海光芯创接连与国内头部AI数据中心厂商达成合作,订单量的激增,驱动团队寻找新的发展空间,期待更多的行业合作。
9月5日,南京特纳飞模组厂通线投产活动在研创园举行,该厂区从事主控芯片和固态硬盘的研发及生产,单条产线满产产值超过3亿元。
特纳飞是一家具备SSD主控芯片、固件开发、测试验证及整体解决方案全链条能力的存储厂商,已获得全球头部客户认可,成为其全球仅有的三家高端主控芯片供应商之一。在全球消费级市场,特纳飞PCIe 4.0 SSD主控芯片累计出货量突破千万颗级,实现了国产高端芯片全球大规模量产的历史性突破。
当下,研创园正积极构建从芯片“研发制造”迈向应用“整合集成”的产业生态。目前,以龙架构、华为鲲鹏等为核心的开源生态已搭建,显著提升“芯片设计研发—主要制程制造—芯机联动应用”的研产贯通能力。在信创和人工智能领域,园区已孵化超200个优秀行业解决方案,多个入选国家和省级优秀方案,4个行业实验室已挂牌运营。
进阶——
打造一流“芯高地”
在总部项目落地之际,氮矽科技同步携手国家集成电路芯火平台(南京),共建国家级集成电路可靠性公共测试平台。“我们双方一拍即合!”刘家才介绍,这一项目将填补国内高端半导体测试服务空白,可以为全国集成电路企业提供国际一流的可靠性验证支撑。
与此同时,氮矽科技布局低压氮化镓及配套驱动,积极拓展人形机器人等新领域。“我们十分看好这里的产业生态,期待有望在研创园延伸模块制造、测试线、特色工艺中试线等。”刘家才说。
根据《扬子江产业科技创新试验区建设方案》,江北新区明确提出“打造国内一流集成电路产业科创基地”,研创园正是核心承载地。
目前,研创园已集聚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测和工具、装备、材料全产业链企业超400家。实现数字验证、数字实现、模拟设计三大模块同步研发推进,形成了通信芯片、射频芯片、智能传感器和物联网芯片、车规级芯片、光电芯片等多个细分领域的芯片设计能力,具备第三代半导体衬底材料和先进半导体硅片检测设备研发生产能力。
一杯咖啡,一群专家、企业家围坐,以行业最新趋势走向为题,进行一场酣畅淋漓的讨论。由南京国家集成电路芯火平台打造的“芯咖啡”,是备受研创园科学家、企业家欢迎的交流平台。百芯计划系列研讨活动、芯片失效分析FIB技术交流、数据资产系列沙龙……通过思想碰撞,专家们分享前沿研发成果,企业家发掘潜在合作机会,推动知识共享、技术迭代、产学研合作。
截至目前,“芯咖啡”联动各方资源构建信息中心,开设“芯咖啡”交流中心4个,累计举办交流研讨活动130余场,集聚企业100余家、高校500余所,促进“研产”合作项目40余个。
一流的产业离不开一流的生态,“芯咖啡”正是研创园培育创新生态的生动一瞥。近年来,研创园建设了一批重要科技创新平台,如国家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技术创新中心(EDA国创中心)、国家高性能膜材料创新中心、光电技术创新中心和全国首批国家芯火平台。为集成电路企业培训人才超10万人次,支持企业芯片研发项目超300个,在第三代半导体、AI芯片、光电子芯片及信创应用等方面已经形成国内一流生态。
其中,国家芯火平台(南京)构建了支撑芯片产业发展的全栈式专业公共服务平台,打造了12项全国第一或首创的服务能力和品牌。就在会议当天,国家芯火平台(南京)与浙江省集成电路创新平台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将紧扣产业痛点、瞄准发展关键,在技术协同、人才培养、创新成果转化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芯”火燎原,产业兴邦。研创园正以强韧的创新生态和前瞻的产业布局,全力助推“中国芯”走向世界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