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新华日报

苏州探路蟹产业高质量发展

日期:09-24
字号:
版面:第6版:专版       上一篇    下一篇

9月26日,一年一度的苏州阳澄湖大闸蟹开捕仪式将如约而至,首批佩戴新版防伪蟹扣的阳澄湖大闸蟹将正式上市,为中秋与国庆佳节增添一抹鲜香。

蟹产业是江苏农业经济的特色产业之一,承载着产业升级与农户增收的重要使命。苏州,依托其享誉全国的“阳澄湖大闸蟹”品牌优势和深厚的产业基础,在蟹产业发展赛道上先行先试,持续擦亮“阳澄湖大闸蟹”金字招牌,不断探索蟹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助力江苏从“蟹产业大省”向“蟹产业强省”加速迈进。

革新养殖模式

守护“好水好蟹”

pH值8.51、溶解氧19.64mg/L、亚硝酸盐0.03mg/L……在苏州市农发集团旗下苏州市特色农产品发展有限公司打造的阳澄湖大闸蟹核心示范基地,通过公司自主研发的“苏特农智慧渔业养殖平台”,7号塘口的实时数据一目了然。

“依托这一智慧平台,工作人员远程就能了解塘口情况,精准把握水质变化,实现养殖环境的实时监控与智能管理。”该基地相关负责人介绍,平台已预设水质阈值,当溶解氧等关键指标触及阈值时,系统会自动预警,工作人员只需在平台“在线控制”模块,点击对应塘口的增氧设备按钮,即可启动自动化作业,大幅提升养殖效率。

2025年,苏州出台《2025年阳澄湖大闸蟹产业发展和品牌提升工作方案》,着重从养殖生产端、渠道营销端、市场消费端和监管服务端同向发力,全力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品牌高水平保护。其中,在养殖生产端,《方案》明确以精品蟹养成为定位,依托区域性农业综合服务中心、阳澄湖大闸蟹产业研究院等重点建设平台,强化科技赋能,提升先进养殖技术的应用水平。作为苏州市属唯一涉农国企,苏州农发集团积极响应政策号召,率先推动智慧养殖落地实践,旗下苏特农阳澄湖大闸蟹核心示范基地,正是苏州智慧蟹业发展的生动缩影与典型样板。

据悉,该基地总面积182亩,设有17个塘口,以智慧化管理平台为支撑,践行生态绿色养殖理念,推行高标准养殖规范,构建规模化、标准化、智慧化的产业体系,旨在打造“自然和谐、结构合理、特色鲜明、机制新颖”的现代渔业样板,为行业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养殖模式。

不仅如此,基地还主动承担起技术创新与模式探索的“试验田”职责。在品种培育上,基地既精选本地优质品种“阳澄湖1号”,又联合上海海洋大学等科研机构,试养中华绒螯蟹“江海21”等新品种,探索产业增量空间。养殖过程中,由专业技术团队提供全方位管护,确保生态环保与产品品质双达标,通过实践对比筛选适合阳澄湖水域的优质品种。

“当前阳澄湖地区养殖的传统苗种虽然具有个大体丰的优势,但成熟较晚,与国庆、中秋消费旺季存在时间差。”苏州市特色农产品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欣鄂表示,针对这一情况,基地正与相关科研院校合作,积极研究选育更加适应本地气候、环境且比传统品种上市更早的新品种,通过养殖不同成熟期的蟹种,有效延长蟹产业销售周期,既丰富市场供给,也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元的产品选择。

阳澄湖大闸蟹即将上市,长势如何?苏州市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轮值会长龚文龙透露,今年的阳澄湖大闸蟹养殖总面积达8.36万亩,品种上重点推广“阳澄湖1号”。从当前打样情况来看,蟹苗长势优良,个头大、体态肥,且今年天气对大闸蟹生长影响较小,预计产量将超往年。

升级防伪溯源

打响品牌保卫战

阳澄湖大闸蟹是苏州的一张亮丽名片。然而随着阳澄湖大闸蟹知名度提升,市场上也出现了以次充好、假冒伪劣等问题,不仅损害消费者的利益,也影响阳澄湖大闸蟹的品牌形象。如何破解这一难题,不仅是消费者关心的民生问题,也是苏州推动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课题。

“今年重点推行‘五个一’防伪溯源体系,即一企一证、一户一卡、一箱一码、一蟹一扣、一店一招,持续完善全链条防伪体系。”龚文龙介绍,今年以来,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组织工作人员下沉各村,为5739户养殖户办理人脸识别登记,并核发“养殖证”。该证包含养殖户姓名、照片等身份信息,成为蟹农的“养殖身份凭证”。在防伪蟹扣发放环节,采取统一发放,蟹农通过人脸识别后方可领取,从源头上防范和杜绝造假风险。

在渠道营销端,苏州严格审核授权。一方面,苏州明确经营地址不在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商标权属非法人或股东所有的,一律不予授权。另一方面,除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周边区域外,所有经营阳澄湖大闸蟹的专卖店均需使用协会认证的统一店招,店招配备专属溯源二维码。消费者扫码即可清晰查看企业资质、品牌信息、合作养殖户详情等信息,实现买得放心、吃得安心。截至目前,协会已授权专卖店约180家,每家门店均有唯一编号,且明确了授权经营面积与销售总量。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阳澄湖大闸蟹销售将迎来一项重磅新规——“熔断机制”。“根据每个养殖户所拥有的阳澄湖大闸蟹养殖水面面积进行防伪蟹扣配发,每亩不超过600个,卖完即下架。”龚文龙说,这一机制重点关注电商平台“蟹券”超卖超发、恶意低价倾销、虚假宣传等违法违规行为,确保品牌价值与市场秩序。与此同时,苏州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加强联合执法,严肃查处伪造、冒用、转让、买卖、超期、超范围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违法行为。

此外,苏州还试点全链条监管,实现对阳澄湖大闸蟹全程追溯。目前,由协会开发建设的一款数据同步管理软件,正在苏州市特色农产品发展有限公司等5家市区国企专卖店试点,通过监控系统实现全流程跟踪——从蟹苗投放、饲料投喂、日常生长监测,到捕捞数量、分拣仓储、进店及销售核销情况,全链条监管。“若试点效果良好,明年计划扩大试点范围。”

引领分级分类消费,推动行业标准化发展,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正式发布《阳澄湖大闸蟹质量等级》标准,为消费者选购提供参照。针对市场上可能存在的标识混淆问题,协会提醒消费者:单独使用“阳澄”“澄湖”等字样,或以此类词汇组合形成的商标,均不是正宗阳澄湖大闸蟹标识,正品标识必须完整包含“阳澄湖大闸蟹”六个字。

买正宗阳澄湖大闸蟹,除了在天猫、京东等正规平台取得行业协会授权书的企业外,还可认准苏州农产品主品牌“时味苏州”平台。该平台以苏州本土农产品为核心,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是融合市场营销、文化推广和乡村体验的综合性服务平台,涵盖宝物荟萃、乡村生活、图游乡村、产品认证等五大核心功能,既让本土农产品走向千家万户,也为乡村农文体旅融合提供更多可能,传递苏式生活美学。目前,“时味苏州”数字化平台已上线。

拓展国际市场

让“中华美味”走向“全球餐桌”

9月伊始,苏州湖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食品加工车间内一派忙碌景象:一筐筐新鲜大闸蟹经清洗、摆盘、蒸制后,浸入醇香浓郁的熟醉汁中充分浸润。待风味交融后,这些熟制大闸蟹被罐装打包,发往海外市场。

“我们是苏州目前唯一一家同时能出口活的阳澄湖大闸蟹及熟制大闸蟹的企业。”湖强农业科技董事长李自强介绍,去年首次尝试活蟹出口,销量约1吨,主要销往日本和中国港澳地区。今年,该企业成功获得加工食品出口资质后,更多海外订单持续涌来,预计活蟹出口将突破10吨,熟制蟹可达5吨以上。“通过冷链空运,隔日可达东南亚。上午发货,次日下午客户就能尝到来自阳澄湖的鲜香。”

在深耕国内市场的基础上,苏州积极推动阳澄湖大闸蟹“走出去”。加强对大闸蟹出口企业的跟踪指导和服务,围绕水生动物出口相关资质、检验检疫、大闸蟹行业管理和金融支持政策等内容进行重点解读,帮助企业了解掌握相关知识及流程,积极做好出口相关培训、对接准备工作,提高大闸蟹企业“走出去”能力。

不仅助力企业获取出口资质,苏州还引导企业布局海外终端市场。“马来西亚专卖店的所有手续已全部办齐,等大闸蟹开捕上市即可营业。”苏州蟹源坊蟹业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拥清介绍,该专卖店选址吉隆坡市中心,历经资质审核、成本明细申报、品牌授权等多轮严格流程,最终成功敲定,是全行业首家阳澄湖大闸蟹海外专卖店。

“我们坚持优质优品理念,就是要让海外消费者吃到正宗的阳澄湖大闸蟹。”张拥清表示,今年将以马来西亚专卖店为试点开展直销业务,后续将根据试点效果,计划明年把销售网络拓展至整个西马地区,同时推进新加坡市场布局,逐步扩大在东南亚的市场份额。

出口市场的拓展,不仅为苏州蟹产业开辟了新的增长空间,更倒逼产业加速转型升级。业内人士表示,为满足国际市场对产品品质、包装设计、冷链物流等方面的更高要求,企业需加大投入,提升生产加工水平和冷链物流能力,优化冷链运输路线,确保大闸蟹在出口过程中保持新鲜度。这些举措不仅有效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也会带动蟹产业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形成产业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秋风起,蟹脚痒。备受瞩目的阳澄湖大闸蟹开捕活动,不仅是苏州大闸蟹的盛会,更是苏州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展示平台。一路走来,苏州始终以创新为驱动,以品质为核心,以品牌为引领,致力于为全省蟹产业高质量发展探路前行。期待苏州以蟹为媒,继续书写更多产业发展新篇章。

宋迎春 高祥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