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新华日报

扬州市广陵区:“民微善治”巧解基层“千千结”

日期:09-24
字号:
版面:第4版:江苏       上一篇    下一篇

9月10日上午8点半,扬州市广陵区汶河街道树人苑社区扬中教工宿舍小区内热闹非常:健康检测区里,医护志愿者们正细致地为老人们测血糖、量血压,耐心讲解慢病调理知识;不远处,几名志愿者正娴熟地为老年朋友们提供理发、按摩理疗服务,大家惬意地拉着家常,幸福洋溢在眼角眉梢……

“区里大力推进为基层减负,创新实施‘民微善治’工程,让咱们社区得以有条件常态化开展这样的便民服务活动。若是以往,单靠社区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根本没法实现。”树人苑社区党委书记马莹坦言,社区有近6000名居民,其中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比高达30%,但工作人员仅有12名,且部分老小区无专业物业,公共区域维护、矛盾调解等事务均需社区兜底,“以往,不仅服务群众的精力跟不上,满足群众需求的能力也有限。但如今,通过‘民微善治’工程购买量身定制的规范化社会组织服务,不仅社区压力减轻了,群众幸福感也实打实提升了!”

社区、村作为基层治理的最小单元,“责任大、权力小、资源缺”是普遍难题。加之过去,社区还要应付上级各种督查检查、创建评比,准备资料台账、参加各级会议,人手紧张、时间精力不够不说,经费保障还有限,导致有的民生服务停在纸上,想办办不成、想做做不实。

基层的痛点,就是攻坚的靶点。为此,近年来,广陵区持续深化拓展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下大力气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问题——从“小切口”入手进行专项整治,为基层“解压松绑”的同时,在全市率先探索实施“民微善治”工程,更大力度为基层赋能,通过减负、赋能“两手抓、两手硬”双向发力,激活基层社会治理“一池春水”。

广陵区持续推进“精文简会”,公开发布镇街履职事项清单,明确区、镇(街)两级权责边界,积极推进“基层高频事项一平台办理”改革,切实把社区工作人员从繁琐事务中“解放”出来。与此同时,以“真金白银”投入为支撑,区委统筹整合“区级财政物业专项”“社区党组织为民服务专项”“颐养社区建设专项”资金,每年设立2000万元“民微善治”资金“盘子”,将基层工程建设类、服务类项目全部纳入实施范畴,让基层能按需求“点菜”、按实际“办事”,合理破除群众身边小事“难以立项”“难有预算”的民生“盲点”,真正让群众关注度高、反映强烈、受益面广的“小微”惠民项目落实落地。

“减负不等于减责,而是让基层把更多精力用在为民办实事上。”广陵区委组织部副部长顾冬表示,在持续推进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大背景下,“民微善治”工程的核心,就是通过“政府搭台、社会参与、群众受益”的模式,既破解基层治理困境,又让民生服务精准对接群众需求。

为了让“民微善治”工程更快落地、更快见效,广陵区根据资金预算将项目分设为“ABC”三档,明确“3万以下C档项目社区审、5万以下B档项目街道审、10万以下A档项目区级审”流程,分层分级赋能,让办实事流程更简、效率更快。今年,广陵区共计划实施521个“民微善治”项目,努力将群众“心事账单”转化为“服务清单”。这些项目基本都引入了专业化程度高、经验丰富的社会组织实施,并构建起了多方联动、广泛参与、全程监督的项目运行机制,实施效率和质量也都更有保障。

“有了‘民微善治’工程,让以往一直想办却难落地的工程类项目,如今也能顺利推进了。”文峰街道连运社区党支部书记许剑桥感慨道。连运社区是全市最大的安置和经济适用房综合小区,常住居民约9000人,居民活动场所跟不上需求。“这次我们按区里‘C档项目社区审’的流程申报,没多会儿就批下来了。如今,‘泰享·邻厅’和‘廉心园’两个睦邻点也建起来了,现已变成了社区居民的会客厅!”许剑桥介绍。

在乡村,“民微善治”工程也化作一股暖流,把贴心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心坎上。“今年,村里有3个项目纳入‘民微善治’工程,从而有条件举办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等10余场次。”沙头镇人民滩村党总支书记朱逸峰说,现在,他们不仅不用再疲于跑会议、做台账、搞评比、弄报表这类形式主义虚功琐事,可以有更多时间精力服务群众需求,还能有相应的经费保障和项目支撑,“负担轻了,我们基层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动力更足了,服务群众的‘精准度’和‘实效性’也更高了!”

“下一步,我们将在持续巩固‘减负担’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强赋能’的创新实践,推动减负工作向纵深推进、向实处发力。”广陵区减负办相关负责人金辰辰表示。 周雨 张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