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新华日报

智慧里的丰收:科技赋能,解锁农业全新场景

日期:09-23
字号:
版面:第3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丰收节前夕,记者走进昆山市玉叶智慧农业产业园,仿佛进入一个充满科技感的“智慧菜园”。巡检机器狗“玉小叶”在蔬菜基地的田垄间灵活穿梭,当参观者踏入大棚,它便热情地化身“导游”,用清晰的语音介绍园区情况,讲解农业知识,将科技感与生活气息完美结合。

“玉小叶”的高清摄像头如同敏锐的“眼睛”,能够对大棚里的作物进行扫描,环境采集传感器则像灵敏的“嗅觉”,实时监测温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等关键数据,内置的AI算法,赋予它“思考”能力,能精准分析作物生长状态,并给出科学管理“处方”。

“以往,人工完成一次大棚巡检需2小时,现在‘玉小叶’跑一圈就能高效搞定,效率大大提升。”产业园负责人陈颖介绍,“它不仅是作物管理的‘好帮手’,还是‘趣味讲解员’,堪称农业现代化的‘代言人’。”

在草莓温室大棚,刚移栽不久的草莓苗绿意盎然,这里由智慧农业云平台悉心照看,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温度、水汽、土壤湿度、pH值等草莓的生长状况,当温度达到28℃时,天窗自动打开,当温度低于5℃时,卷帘布和保温布会自动放下来进行保温。

跟随陈颖来到智慧控制中心,记者看到,大屏上实时显示作物的生长模型、环境数据,工作人员点击屏幕就能远程调整温室遮阳帘、风机、湿帘等装备。通过物联网“一图”展示,这里实现了生产环境可视化、环境控制自动化、灌溉施肥精准化、决策管理智能化。

除“玉小叶”外,产业园还引入智能跟随搬运小车、配备北斗定位辅助驾驶系统的拖拉机等绿色智能农机装备。智能跟随搬运小车可自动识别路径,承担果蔬搬运、采收辅助等工作;带北斗定位的拖拉机依靠厘米级定位导航与自动耕作轨迹规划功能,让土地翻耕、播种施肥等作业更精准高效。

在玉叶,传统农业生产正变为“可感知、可控制、可预测、可决策”的智能化生产模式。这些智慧农机协同作业,构建起覆盖监测、耕作、采收全流程的智慧蔬菜种植管理体系,推动昆山特色蔬菜产业向绿色化、智能化大步迈进。

让一粒米、一颗果、一个村都蕴含科技发展的动能,昆山正以数字基因重塑“鱼米之乡”,加快农业转型步伐。昆山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朱天舒表示,昆山奋力打造以智慧农业特色引领、科技平台双向赋能、产业融合一体发展的农业现代化县域示范,以数智领航农业农村现代化新赛道,推动农业向高效化、精准化、智能化方向迈进。

智慧高效的生产方式,打开了农业新的可能,也吸引更多年轻人选择从事农业。陈颖是毕业于苏州大学法律系的80后,在这个团队,还有十多位90后人才,他们有的毕业于纽约大学,有的是南京农业大学研究生。“如果还是原来的生产方式,比如天天弯着腰种草莓、人工搬运蔬菜,既辛苦又低效,年轻人很难留下。正是科技的进步、智能化的应用,让种田变得轻松、环境也更干净舒适,加上我们给年轻人更多的机会、更好的待遇,他们才愿意留下来,实现个人发展和农业产业发展双向奔赴。”陈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