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新华日报

远航里的丰收:浪里淘金,千帆竞发鱼虾满舱

日期:09-23
字号:
版面:第3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9月16日中午12点,历时4个半月的2025年伏季休渔期全部结束。在南通市海门区东灶港,悠长的汽笛划破天空,船只陆续起锚,劈开湛蓝的海面,犁出一道道银亮的水痕。

对南通亿顺水产负责人江冲来说,开捕前紧张与喜悦交织。一大早,他就和船员们一起检查机器、整理网具、查看生活物资,做着开渔前最后的准备。“油、水、冰块都是满的,休渔期间,海货都养肥了,我们现在就盼着开捕大干一场。”他指向精心保养的渔船和崭新的渔网,眼中闪烁着对丰收的渴望,“希望这趟出海能顺顺利利,鱼虾满舱!”

这边渔民忙“备战”,那边渔政人员也没闲着,在码头上来回穿梭,将捕捞证分发到每艘渔船,同时盯着渔船的消防设备、救生衣、通信仪器还有定位装置挨个查,把出海的安全关把得严严实实。

“伏季休渔期,我们对船员们开展了安全生产培训,并按照江苏省出海渔船‘十个必须’要求,对符合出海条件的渔船进行安全生产检查,如今出海的渔船都达到了最佳适航状态。”海门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倪卫彬介绍,今年,他们还为25艘帆张网渔船安装了智慧生产辅助设备,帮助驾驶员通过视频观察渔船两侧及周围水域情况,间接保障水上作业人员生命安全。同时,驾驶舱内摄像机抓拍驾驶舱人员离岗、疲劳驾驶等行为,及时触发报警功能,防范和减少事故发生。

中午12时,随着渔政领航船一声长鸣,一阵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响起,停泊在东灶港内的渔船鸣响汽笛、开足马力,浩浩荡荡驶离港口,朝着辽阔的吕四渔场进发,开启充满期待的“寻鲜之旅”。

今年是85后江冲返乡继承渔船捕捞事业的第七个年头,从一名埋头写代码的程序员到天天和鱼虾蟹打交道的“船二代”,他经历了一番挣扎。“我们主业是做渔船捕捞的,有自己的船出去打鱼。刚开始的时候,天天闻着自己又腥又臭的衣服,我是抗拒的,再加上分不清鱼的品种、不习惯大声吆喝,渔民总是听不到我讲话,只能默默记账。”江冲坦言,但这个行业有它的特殊性,每次看着船老大和水手们开船出海,心里总是充满了希望。现在,他已经慢慢适应并爱上了这个行业,每天都会去关注渔船动态、海上生产产量,等到渔船回港的时候,看着满满一码头的海鲜,他内心充满了自豪和满足。

在江冲的经营下,船队规模进一步扩大,自有帆张网渔船2艘、码头2个,同步经营3艘,共5艘渔船。每年码头带鱼产量200—300吨,黄鱼100—200吨,鲳鱼50—100吨,其余各种海产品300—400吨。此外,他还开通了抖音直播和微信销售渠道,年销售额500万元左右。

当天,南通全市共有272艘帆张网渔船驶向近海海域进行捕捞生产,加上8月5日已陆续开始作业的583艘桁杆拖虾、笼壶类、刺网和灯光围(敷)网4种作业类型的特许捕捞渔船及配套捕捞辅助船,8月10日开始作业的沙海蜇捕捞渔船306艘,目前,全市共有1161艘渔船进入生产期。

在8月5日开始的“小开渔”中,刺网、拖虾、笼壶及海蜇等专项捕捞渔船已率先出海,在吕四渔港,80—100艘专业收鲜船每日往返,单船载量约4万斤,带回梭子蟹、金钩虾等时令海味,单日梭子蟹交易量突破800万斤,超往年6—8倍。渔获中60%的活鲜通过盒马等商超及水产市场,24小时内发往长三角、东北、福建乃至四川;剩余40%进入本地加工厂,制成蟹酱、蟹块等产品远销海外。而这一次的“大开渔”,帆张网渔船加入捕捞大军,带鱼、鲳鱼、黄鱼等更多海鲜将陆续“游”上市民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