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新华日报

探索里的丰收:不打农药,水稻也没有病虫害

日期:09-23
字号:
版面:第3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9月16日,在句容市天王镇戴庄村再生稻田里,绿油油的二茬稻苗已经进入抽穗扬花阶段。“8月初首茬稻收割前后进行严格的水管理,到10月下旬还能再收割一茬水稻,这就是再生稻。”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戴庄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研究员赵亚夫笑着说,二茬稻预计亩产可达100余公斤,加上首茬稻300公斤的亩产,全年亩产能达到400余公斤,一定程度弥补了越光水稻单季亩产低的不足,农民亩均纯收益达到了2000元以上。

再生稻是受农民欢迎的好技术,但是从2019年首次成规模试种到今年的200亩种植规模,再生稻面积并没有很快上升。“这也是顺应自然的结果。”赵亚夫解释说,二茬稻的生长需要增加大量灌溉用水,而戴庄属于丘陵缺水地区,因此再生稻只能选水口好的田块少量种植。

亩产不高的越光水稻,缘何成为赵亚夫的“心头好”?“种植越光水稻,可以修复农业生态系统,培育生物多样性,为有机种植高产优质水稻品种打下基础。”赵亚夫说,越光水稻属于早熟中粳类型品种,需肥量低,秸秆还田后种植绿肥不仅能满足其对肥料要求并有所剩余,还能够培养地力。同时,越光水稻生育期短,能避开水稻主要虫害的高发期。赵亚夫团队调研发现,平原粮食高产地区可以三年左右一次,分批次将越光水稻品种与高产水稻品种轮作,从而逐步改善农田的生物多样性。

“戴庄还引进了30多种适应当地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物种(品种),可以依靠物种互相利用、互相制约的自然规则,实现物种之间生态关系的动态平衡。”赵亚夫说,由于多年大量使用有机肥和绿肥,戴庄水稻田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了2—2.5倍,为不打农药、不用化肥种植高产品种水稻创造了有利条件。目前,戴庄村已经种植了700余亩优质高产晚熟的“南粳46”水稻,在不打农药、不用化肥的前提下实现了高产。

今年以来,赵亚夫带领团队奔波在10多个采用越光水稻与高产水稻品种轮作的村庄。“周边的有句容解塘村、丁庄村,远一点的有常熟的蒋巷村、张家港的善港村等,最远的还有安徽六安的龙头村。”赵亚夫说,从戴庄村连续17年、蒋巷村连续8年大面积不打农药也没有水稻病虫害的经验来看,生物多样性农业可以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双赢。

今年84周岁的赵亚夫,每个星期都要去推广戴庄经验的村转一转,调研水稻长势,倾听农民心声,解答种植难题。“要做的事情太多了,做不完。”赵亚夫说,自己有一个愿望,要在镇江茅山革命老区推广生物多样性农业的戴庄经验,发展5万亩到10万亩的生物多样性有机水稻,打造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农业,帮助老区农民实现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