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新华日报

乘胜追击,做化工产业变革强者

日期:09-22
字号:
版面:第18版:南京观察·专题       上一篇    下一篇

□ 本报记者 许雯斐 颜芳 通讯员 新科轩

近日,华为发布的《智能世界2035》报告引起广泛关注。报告指出,随着AI迅猛发展,计算架构、材料器件、工程工艺、计算范式四大核心层面进入颠覆性创新。此外,报告还指出,能源将成为制约AI高速发展的核心要素,这无疑再次强化行业信号,新材料处于技术革命和产业爆发性发展的前夜。

全球化工新材料市场规模已突破4800亿美元,我国占比达35%。9月20日,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园举办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大会暨新材料产业创新联盟年度会议,传递出一座中国园区要在产业变革和重塑的关键期成长为全球行业强者的雄心壮志。

年转化40多项成果,共同体持续壮大

当天,对于成立20余年的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园(前身为南京化学工业园)来说,是一个颇具意义的新起点。12家单位新加入南京江北新材料产业创新联盟,这意味着一年前成立的这个旨在以“共同体”破解行业发展核心问题的联盟在实践中获得多方认可,正不断壮大,阔步前行。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复旦大学、东华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博康集团、江苏弘盛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集成电路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华大新材料有限公司,12家院所和企业成为南京江北新材料产业创新联盟新成员。

一年前,6位院士领衔,园区联合14家国内外高校与科研院所、60家企业、行业协会和金融机构,成立创新联盟,形成“产、学、研、金、介、用”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创新联盟聚焦“技术超越+产业跨越”“颠覆性技术+顶尖人才”“创新链+产业链”“研发+孵化+中试”“全方位服务+创新平台”“苗圃+种子”6项任务,通过关键技术的联合攻关、科技成果的高效转化,积极回应产业革命的挑战。

一年来,通过创新联盟,园区紧盯材料科学的最前沿,集聚近千人的研发力量,组织实施20余项联合攻关项目。在高端精细化学品、电子化学品、生物基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等重点方向,发现了更多材料领域的市场价值,形成了一系列贯通基础理论和产业化应用的全新链条,成功突破了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更重要的是园区得以吸引一批极富创新精神的同频科研人员和企业家。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与南京瑞固合作开展泛半导体电子化学品材料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重大突破,浙江工业大学的生物法合成技术在安迪苏验证出成本和品质优势,兰化所的绿色合成技术在南京诚志得到转化应用……创新联盟推动了40多项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形成了一批极富想象力、极具竞争力的创新成果。

抓住真问题,激荡创新活力

“从全球视野来看,化工新材料产业正朝着高技术引领、快产品迭代、广需求覆盖的方向加速演进。”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唐勇研究员也看到,在产业变革的同时,取得跨越式发展的我国化工新材料产业“大而不强”的痛点仍未根本解决,依赖规模化扩张,同质化竞争加剧,产能过剩依然是产业前行掣肘。

可喜的是,我国在化学与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活跃度稳居全球首位,正持续强化原始创新策源能力,新兴产业蓬勃兴起直接催生了对高端化工新材料的旺盛需求,为实验室创新成果向生产线高效转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市场机遇。?

上海有机所坚守“创新科技、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初心和使命,深入贯彻落实中国科学院党组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的决策部署,致力于发展有机化工材料精细化和高端化的核心技术,将金属有机化学全国重点实验室唐勇团队原创成果——新型高端全合成润滑基础油技术——在新材料科技园落地。通过与上海康鹏化学合作设立南京中科康润研究院,并运营实体公司——南京中科康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建成了全球首套经乙烯直接一步聚合得到全合成润滑基础油ETO的3000吨/年工业化装置,产品得到国内外润滑油头部企业认可,二期5万吨/年生产线预计2026年一季度建成投产。最近,他们再次和新材料科技园携手,助力新材料科技园为高端材料成果转化“量身定制”从“研发基地、中试厂房到生产厂房”的全链条创新平台,探索成果转化的新模式,为科研成果快速转化搭建“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通道。

新材料科技园瞄准的是全球创新。在蛋氨酸市场占有率达到全球领先的安迪苏,2024年营业额超过20亿欧元,继2021年在园区布局中国研发创新中心后,2024年又将中国区总部落户园区。

安迪苏全球首席技术官罗尚福介绍,安迪苏的核心产品如蛋氨酸,添加到饲料中可以帮助平衡氨基酸营养,能够显著提高饲料转化率,意味着牲畜摄入更少的饲料就能达到相同的生长性能。尤其对反刍动物(如牛、羊)来说,安迪苏全球领先的过瘤胃蛋氨酸产品结合牧场管理,能大幅减少这些动物瘤胃发酵产生的甲烷,而甲烷的温室效应强度约为二氧化碳的25倍。

我国还是世界最大的豆粕消费国,罗尚福介绍,安迪苏推广豆粕减量替代技术,开发利用非常规饲料资源,降低畜牧业对高碳排饲料作物的依赖。

2024年安迪苏与新材料科技园、浙江工业大学郑裕国院士团队合作,共建生物合成产业创新研究院,合力攻关最前沿的氨基酸及功能性添加剂领域。

安迪苏以实践回答了一个早已取得世界成功的国际品牌以什么样的方式、在什么样的赛道参与行业变革。

知行合一,入局强者游戏

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园是全球最大的醋酸及衍生物生产基地、全球最大的液体蛋氨酸生产基地以及全国主要的环氧及衍生物生产基地,世界500强和化工50强企业在园区占比近30%。

这些很大程度上以规模制胜的耀眼数字正在被刷新,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园综合实力连续四年位列“全国化工园区30强”榜单第二名,园区正在被锻造出新的质地,这里是产业平台,更要成为创新平台、资源平台,成为行业重塑的“主力军”。

成立于2006年的南京瑞固聚合物有限公司的优势领域原本是应用于基建工程和化妆品行业的功能化学品,主要产品为混凝土分散剂、乳液。董事长郑柏存介绍,作为经济的感知末梢,企业敏锐捕捉到全球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山雨欲来风满楼”,决定排除万难走出舒适区,大步跟上风生水起的新能源、集成电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换个赛道,对企业来说是全方位的改革,不光需要选定产品方向、技术路径,还要重新开拓市场以及全面革新内部运营管理,从先知先觉到行动先锋,是对企业家魄力和运筹力的综合检验。

紧跟新能源市场磷酸铁锂电池追求提升能量密度与快充性能的趋势,南京瑞固瞄准新一代高性能、多功能锂电池分散剂,升级研发实验室硬件、扩充研发团队,坚定不移走新路。

去年下半年,南京瑞固建成烷氧基合成和电池助剂研发实验室,公司由此具备了锂电池助剂、泛半导体助剂、表面材料及低碳助剂的产品开发、评测和工程放大的全过程能力。现在瑞固的助剂产品已经进入国内外多家知名电池企业,二期年产3.25万吨功能助剂材料扩建也即将完工,以迎接越来越深广的新能源市场。

企业将概念变成现实,是驱动变革的核心载体,在新能源市场之外,瑞固又瞄准了半导体产业中的功能型湿电子化学品。芯片在制造过程中需要经过无数次的清洗、蚀刻、抛光,任何一点微小的杂质都可能导致芯片失效。对于功能化学品中的微量金属杂质浓度要求,常规工业级的标准是PPM级(百万分之一),而半导体级的标准则要达到PPB级(十亿分之一)甚至PPT级(万亿分之一),纯度要求极为严苛。当前,全球范围内7纳米及以下的高端先进制程用功能型湿电子化学品主要由欧美、日韩企业主导。

郑柏存介绍,从客户需求到市场产品是一段艰难的旅程,园区牵头建设中试基地,统筹多方资源,为企业创新保驾护航。南京瑞固与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共建泛半导体电子化学品材料创新中心,联合攻关半导体用超高纯材料制备、湿电子化学品分子结构设计等技术,现在已经有多款产品在下游客户处完成了不同阶段的验证。未来依托园区中试基地的各项资源,企业对争取更强行业地位充满信心。

执见未来,躬身入局的还有北京大学深圳学院孟鸿教授。他介绍,几乎每个新兴产业都离不开新材料的支撑,如在人形机器人领域,机器人要像人类一样全身具备感知力,则需要从现在的点阵传感转向多维传感,这对材料器件提出全新课题。孟鸿联手南京欧纳壹有机光电有限公司,利用园区配套的科创载体,共同研制多维度光电材料,今年已经实现2000万元销售,创新取得初步成果。

园区中试基地配备甲类中试厂房、甲类和丙类仓库,并配套撬装中试区、智慧化管理平台、污水处理站、废气治理共享“绿岛”等功能区域,园区还组建了涵盖技术、安全环保、市场金融等多领域专家的委员会,对中试项目进行专业论证。

敢于世界领先,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材料产业基地,江北新区招招在实处,步步有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