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医药产业蓬勃发展的三十年里,诞生了一批扎根本土、守护民生、放眼全球的制药企业。1995年创立于黄海之滨的翰森制药,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从最初几间办公室,到如今拥有近万名员工、面向全球的创新驱动型制药企业,翰森制药用三十年时间,走出了一条“聚焦临床需求、坚持长期创新”的发展之路。企业不仅在肿瘤、代谢、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等重大疾病领域持续突破创新,成为守护患者健康的“中国力量”,更以一系列高价值全球化合作,成为中国医药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标杆。
创新破局
从蓄力到爆发,多款创新药筑牢本土治疗防线
回溯翰森制药的创新之路,其对研发的坚守与前瞻性布局,早在创立初期便已奠定基调。1995年公司成立之初,便确立了聚焦临床迫切需求的发展方向,2002年更是率先启动1类创新药研发,成为国内最早布局创新药的企业之一。2011年起,先后成立上海翰森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搭建海外研发中心,逐步构建起从前沿信息搜集、化合物设计筛选、药理毒理研究到工艺制剂开发的全链条创新药研发体系,为创新成果的爆发奠定基础。
2014年,翰森首款1.1类创新药迈灵达?获批上市,标志着公司正式迈入自主创新赛道。2019年6月,翰森制药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后,创新成果进入密集收获期:2019年,孚来美?(聚乙二醇洛塞那肽注射液)与豪森昕福?(甲磺酸氟马替尼片)先后获批,前者成为国产首个长效GLP-1类降糖药,解决2型糖尿病患者“每日注射”的不便,后者则打破慢性髓系白血病治疗的进口药垄断;2020年,阿美乐?(阿美替尼)获批上市,成为中国原研首个三代EGFR-TKI;此后,中国首个原研口服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恒沐?(艾米替诺福韦片)、全球首个获批的CD19单抗昕越?(伊奈利珠单抗注射液)、肾性贫血治疗领域全球唯一获批上市的1类小分子肽类化药圣罗莱?(培莫沙肽注射液)陆续落地,覆盖乙肝、罕见病、代谢等多个领域。
作为核心产品之一,阿美乐?的突破颇具代表性。针对EGFR突变肺癌患者的用药困境,翰森研发团队从200余个化合物中筛选优化,最终以创新环丙基结构提升脑渗透性,有效应对肺癌脑转移难题,同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这款药物获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支持,核心专利斩获中国专利金奖,2020年上市即打破进口药独占格局。截至2025年,其在中国已获批四项适应证,覆盖早中晚期肺癌,成为国产原研中首个实现肺癌全病程管理的三代EGFR-TKI。
创新成果直接反映在业绩上:翰森创新药收入占比从2019年的不足20%升至2024年的77%,2025年上半年创新药与合作产品收入达61.45亿元,同比增长22.1%,占比进一步提升至82.7%。创新药成为翰森制药业绩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全球布局
以BD合作为纽带,中国创新药“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
2025年6月,阿美乐?获英国药品与保健品监管局(MHRA)批准上市,成为首个在海外上市的中国原研EGFR-TKI,也是翰森制药首款登陆海外市场的创新药。这一突破背后,源自其坚定不移的全球化战略。
翰森制药积极探索新靶点、拓展新方向、合作新技术。截至目前,已累计引进10余个项目,其中既有成熟的创新产品,也有早期高差异化的项目,包括双抗、IL-23p19单抗、siRNA等前沿技术,持续协同和加强自有研发管线,让国内患者更早用上全球同步的治疗方案。
2023年以来,翰森制药接连达成多项对外授权交易,总金额超70亿美元:2023年10月、12月,先后以最高17.1亿美元、15.7亿美元的交易额,将B7-H4 ADC药物HS-20089、B7-H3 ADC药物HS-20093的海外独家许可授予国际药企葛兰素史克(GSK),截至目前,翰森制药及合作方GSK已分别推动HS-20093(合作方代码GSK'227)获得中、美、欧药品监管注册机构6项突破性疗法/优先药物(PRIME)认定;2024年12月,以最高超20亿美元的交易额,将临床前口服GLP-1受体激动剂HS-10535全球独占许可授权默沙东;2025年6月,以最高超20亿美元的交易额,将正处于Ⅲ期临床的GLP-1/GIP双受体激动剂HS-20094海外独占许可授予Regeneron。与跨国医药巨头的合作将有力推动中国原研成果早日惠及全球患者。
研发加码
四地研发中心+超百亿元投入,管线梯队支撑长期增长
创新成果的持续涌现,离不开稳定且高强度的研发投入与人才储备。2019年至今,翰森制药累计研发投入超百亿元,2025年上半年研发开支达14.41亿元,同比增长20.4%,占总收入比例升至19.4%,这一投入强度在国内药企中处于领先水平。
在研发体系建设上,翰森制药已构建起覆盖中国上海、连云港、常州及美国马里兰的全球化研发架构,组建起一支超1900人的专业研发团队,形成层次分明的人才梯队。2016年,公司提前布局双抗、ADC、合成多肽及siRNA等国际前沿技术;2021年全球运营总部启用,2024年全球研发总部开工建设,持续夯实全球化创新基础。
当前,翰森制药正加速推进创新药管线,聚焦肿瘤、抗感染、中枢神经系统、代谢及自身免疫等核心领域,已布局超40个候选创新药,推进70余项创新药临床试验。近期,公司多款重点品种取得关键进展:B7-H3靶向ADC HS-20093、B7-H4靶向ADC HS-20089、靶向IL-23p19单抗HS-20137均进入Ⅲ期临床试验,其中HS-20093新增骨与软组织肉瘤治疗Ⅲ期临床,其小细胞肺癌适应证在中国也已进入Ⅲ期研究阶段,同时还在开展头颈癌、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等实体瘤的概念验证临床;另有8款候选创新药首次获批临床,涵盖ADC、小分子等多个领域。
从2020年起,翰森制药已形成“每年8—10个IND申请、1—3个新产品(含新适应证)获批”的稳定节奏,梯队化的管线布局为未来持续增长提供了坚实支撑。
责任同行
以ESG领先+公益行动,践行医药企业初心
三十年来,翰森制药在深耕创新的同时,始终将“责任、诚信、拼搏、创新”的核心价值观融入发展全过程,在ESG(环境、社会及治理)实践、人才培养及公共健康公益领域持续发力。
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公司将ESG理念与公司长期战略深度融合。翰森制药连续保持MSCI ESG评级AA级,在企业行为、公司治理、普惠医疗等五个关键议题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多次入选标普全球(S&P Global)发布的《可持续发展年鉴(全球版)》,在《可持续发展年鉴(中国版)》中持续位列行业最佳1%。
在人才培养方面,翰森制药形成覆盖从科研人员到管理干部的梯队化人才培养体系,关注员工福祉与成长通道。公司为员工搭建了清晰明确的“专业+管理”双通道发展体系,提供分层分类培训,并通过有竞争力的激励机制与创新氛围,激发员工成长动力,连续三年(2022—2024年)蝉联HRoot“大中华区卓越雇主”奖项。
在公共健康领域,翰森制药始终聚焦两大核心:一方面持续发力提升创新药物可及性,让优质治疗方案更易触达患者;另一方面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面对各类重大公共事件均保持快速响应,以实际行动守护患者生命与家庭,践行医药企业的社会责任。
回望翰森制药三十年,从锚定临床未竟之需的执着信念,到一路深耕医药创新的坚定步伐,始终以患者需求为导向,以科学创新为支撑,并通过持续推进“创新+国际化”战略实践,让“中国原研”逐步获得国际认可。期待翰森制药继续以强大韧性面对未来挑战,用更多高质量创新药方案,为全球患者创造更美好的健康未来,不断书写中国医药产业的创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