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吴江,运河畔的柳枝轻拂水面,社区广场上已有老人跟着晨练音乐活动筋骨,手机里播放的“吴江鲈乡普法”微视频中,“扶不扶”的趣味剧情引得几位阿姨驻足讨论。
田间地头,黄家溪村的果农一边忙着采摘,一边收听“法润黄家溪”的直播,直播间里村党委副书记、“法律明白人”俞赟正耐心解答合同签订的疑问……
“八五”普法期间,这样的法治场景在苏州市吴江区随处可见。当地普法工作紧跟时代,在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着力创新载体、贴近民生,让法治“活”在群众日常生活中,以“法治之力”助推“基层之治”。
微视频普法“出圈”,本土法治“明星”红了
傍晚的吴江城区,小林下班回家,“吴江鲈乡普法”刚刚更新的《假如西游有民法典》视频在手机页面弹出。看着视频里的剧情,小林笑着记住了民法典中的“请求撤销婚姻”条款。
随着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群众对法律知识的需求更加多元、更加具体。吴江区司法局于2021年推出“吴江鲈乡普法”视频号与抖音号,着力破解传统普法“艰深难懂”的困境,把法律知识装进“趣味剧情”的“口袋”里。“普法三宝”创作团队扎根群众中找选题:在青少年活动中心,观察到孩子们对网络安全的好奇,便拍出《“网”课》教大家识别诈骗;在企业园区,听经营者吐槽合同纠纷,就制作《忽视合同,风险暗伏》拆解法律风险。为让内容更接地气,“普法三宝”公益法律服务团的律师坐在社区活动室里,和“法律明白人”一起把“法言法语”改成“拉家常的话”,比如把“相邻权”说成“邻里间借道、排水的规矩”,最终创作出《饼哥返乡记》等一批让群众“看得懂、愿意看”的作品。
据统计,账号上线至今已更新160余条视频,播放量超2100万人次,法治宣传逐渐走入人心。
视频普法出彩之处还在于生活化演绎,这里的视频拍摄现场更像“邻里聚会”:海选来的演员有教师、快递员、个体户,在《商战》拍摄中,扮演“黑心商家”的演员故意夸张地搓手“出坏主意”,逗得工作人员笑场,却也让“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禁止性规定更易记;《扶不?扶!》拍摄时,饰演“老人家属”的阿姨举着卷成筒的锦旗假装“讨说法”,结尾展开锦旗的瞬间,在场群众不由地鼓掌叫好;《警惕隔空猥亵!》上线当晚,32万家长在评论区分享“要给孩子看”。
有事找“小鱼书记”,基层治理法治化
黄家溪村的春日,果园里一片忙碌。果农老张捧着刚摘下的草莓,对着手机镜头说:“多亏俞书记直播教我们签合同,去年没踩坑!”
2021年龙卷风突袭时,果园大棚被吹倒,草莓烂在地里,俞赟带着“溪美青年”先锋队赶来,有人帮着扶棚架,有人举着手机开抖音直播。镜头里,俞赟一边帮果农打包,一边念叨:“签收购合同时,得写清‘草莓坏果怎么算’,别光口头约定。”
这场危机后,俞赟把法治课堂开到人群中:老年大学的教室里,她拿着图文卡片,给爷爷奶奶讲“保健品诈骗”,把“民法典里的养老钱保护”编成顺口溜;假日学校里,“黄小ya”儿童观察团的孩子们围坐成圈,拿着画笔描绘“我心中的法治乡村”,有人画“不能高空抛物”,有人画“要帮邻居收衣服”;傍晚的村委会门口,“法润黄家溪”直播间的灯光亮起,驻村律师坐在小马扎上,对着手机解答“宅基地能不能转”的问题,村民们凑在屏幕前,有听不懂的地方就直接喊话,互动声此起彼伏。
近年来,吴江区司法局以人民需求为导向,紧扣“时代脉搏”,加强新技术运用,汇聚社会普法力量,构建多维普法矩阵,积极探索全民参与的“数实融合”普法模式,线下建成“一轴两翼三级”15分钟法治文化服务圈,线上形成视频号、抖音为基础,直播间、“DAYUN元宇宙”为辅助的多维智慧普法矩阵。通过一项项具体而有效的举措,吴江公民法治素养得到明显提升,普法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已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如今,村民遇到法律问题,首先想到的就是“找小鱼书记”,法治成为黄家溪村乡村治理的“定心丸”。俞赟的抖音号“小鱼海棠”成为村里的“法治窗口”:镜头里,她有时在果园里讲“农药使用的法律规定”,有时在村道上拍“垃圾分类的法治要求”;评论区常有村民留言“想了解社保政策”,她第二天就拍视频回复,还附上镇社保所的联系方式。
线上线下融合,普法实效惠及民生
周末的吴江某社区服务中心,“吴江鲈乡普法”团队摆起咨询台,刚翻新完房子的王阿婆挤过来问:“我想在田里修条路到村道,村里不让,为啥呀?”工作人员没直接讲法条,而是拿出手机播放《哪吒闹海》微视频,视频里“老农想占农田修路被劝住”的剧情,让阿婆一下子明白:“原来是不能随便占农田呀,我不修了!”
普法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人在哪里,普法工作就要跟进到哪里,普法阵地就要延伸到哪里。学校门口,参与过“禁止高空抛物”视频拍摄的教师志愿者,遇到有人扔矿泉水瓶,立刻上前讲解“高空抛物要担责”,还带着学生一起捡垃圾;企业园区的普法讲座上,“吴江鲈乡普法”团队播放《忽视合同,风险暗伏》,再请律师现场帮企业“审合同”;社区广场的法治晚会上,海选演员们重演《扶不?扶!》片段,台下观众跟着剧情喊“该扶!有法律保护!”……热闹的氛围里,法治理念悄悄扎根。
如今,走在吴江的街头巷尾、乡村田野,法治宣传不再是“贴标语、发传单”,而是手机里的趣味视频、直播间里的耐心解答、田埂上的家常普法。下一步,吴江区将继续壮大“网络普法达人”队伍,让更多专业力量、年轻力量加入,把“吴江鲈乡普法”打造成家喻户晓的品牌,让法治的阳光照亮每一个角落,成为吴江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底色。 陈圆 费佳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