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淮安市计量测试中心技术团队在副主任辜卫国的带领下,头顶骄阳,携20余台(套)检校设备,日夜兼程,驱车近4000公里,奔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胡杨河市,开展为期两周的医疗计量器具检校工作。
5年来,淮安市市场监管局一批批技术骨干跨越山河、驰援边疆,在天山北麓写下充满担当与温度的援疆答卷。
筑牢安全防线,守护民生福祉
兵团第七师胡杨河市地域辽阔,气候复杂,严寒与酷暑并存,却从未阻挡淮安援疆人员的脚步。
2021年6月8日,在新疆锦疆化工有限公司,来自江苏省特检院淮安分院的技术人员头戴安全帽,深入厂区排查特种设备隐患。十天时间里,他们走遍胡杨河经济技术开发区、奎屯-独山子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地39家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检查设备700余台,发现各类问题237项。
团场之间相距数十甚至数百公里,援疆人员主动放弃午休,顶着烈日奔波于各个企业。一次,得知230公里外的某企业存在设备使用不规范问题,特检人员立即赶赴现场,及时制止工人违规操作,避免了一起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
2021年6月,援疆团队协助当地对加油加气站、液化气站等场所开展燃气管道排查,指导建立隐患台账,为安全生产增添“安全锁”。
一个地处西北,一个位于东南,淮安与七师的缘分,始于2020年中国(淮安)国际食品博览会。会议间隙,时任第七师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的徐春江造访淮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支持的需求。淮安方面当即表态:“倾力支持,技术援疆。”这对于刚刚从卫生系统调整过来就挑起安全重担的徐春江来说有点意外,他一下子如释重负,连连感叹:“没想到淮安的同仁这么爽气!没想到自己的运气这么好!”
随后,两地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江苏省特检院淮安分院每年派出四批专家赴第七师开展检验,并承担全部费用。淮安市计量测试中心也主动作为,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为当地培养计量管理人才,根据企业需求现场开展检测,风雨无阻。
赋能产业,培育动能
产业振兴是对口支援的重中之重。江苏省淮安援疆工作组多维度协助第七师培育特色优势产业,第七师胡杨河市国资委全额独资控股的国有企业——新疆五五酒业有限公司的转变便是生动缩影。
2023年4月,淮安市市场监管局园区分局副局长林玉才援疆后,立即走访企业。得知五五酒业因酒瓶包装侵权陷入纠纷,他主动对接知识产权部门,为企业申请3个商标,优化品牌布局,节省近3万元。他还推动企业与江苏洋河酒厂合作,建设自动化智能车间,显著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023年以来,淮安投入援疆资金1198万元,支持五五酒业建设智能化酿酒车间,引进自动化生产线,推动企业向“生产智能化、酒旅融合化、生态景观化”转型。
针对企业电商人才不足、物流滞后等问题,工作组引进江苏电商人才董培能担任营销总监,带动企业线上销售从零突破至400多万元,2025年有望突破1000万元。同时,推动五五酒业在江苏盱眙开设首家直营店,构建集文化展示、产品品鉴、共享门店于一体的体验空间,帮助企业提质增效。
在淮安援疆工作组的帮扶下,五五酒业各项指标快速增长,企业年新增生产原酒100吨,增加产值1200万元,新带动酿酒工人就业15人,白酒出酒率从28%提升至40%,2024年度销售收入达2800万元,比2022年增长55.56%,利润同比增长57.14%,创历史之最。
强化质量监管,推动技术援疆
棉花是我国重要战略物资,而新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棉花生长提供了优质的条件。
公证检验是客观反映棉花质量、数量,为公平交易、价格稳定提供有力技术支撑的服务形式,也是关乎社会稳定大局的“压舱石”。
监管棉公证检验是保障棉花交易公平、提升棉花质量、促进棉花产业提质升级的重要一环。棉田美如画,大地铺白云。每到10月,胡杨河市就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新疆棉花收获季节,中国纤维质量监测中心都要抽调内地纤检人员组建援疆团队开展此项工作。自2014年起,这条援疆路,淮安市纤检所检测人员已经走了10年。
淮安市纤检所副所长周苏祥对2022年发生的故事印象深刻。每年深秋,新疆当地的棉花就陆续进入专业监管仓库,亟待公证检验。2022年因买不到机票,徐州、连云港、宿迁、淮安等地20余名检测人员开着大巴“向寒逆行”远赴新疆,进行为期4个月的公检任务。
冬季的胡杨河市,风雪多发,滴水成冰,室外温度最低达零下近30摄氏度。检验高峰期,每天都有几千包棉花入库公检。入库公检的棉花需要经过称重、扦样、回潮率检验、含杂率检验、检验结果审核等多个环节,其中90%的公检环节都在露天仓库进行。
为保证监管棉公证检验进度,淮安市纤检所工作人员每天迎着清晨的曙光入库,伴着天边的寒星离开。为了保证样品完整和足够的数量,戴着手套不方便,检测人员都是徒手操作,甚至爬上几十米的高空作业。一只棉包重达几百公斤,压得很紧,硬得像砖头。长时间重复抽样,检测人员的手指上都长了倒刺。为了不耽误工期,他们就买来胶布把手指尖缠上一圈,继续干。即便是酷冷的严冬,大家也只是将棉手套剪去几个指套,将手指暴露在外面。队员们每天背着测水仪,起立下蹲动作要重复2000多次,进行570多次的回潮率测试。
援疆检测人员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恪尽职守践行着棉花质量公证检验的神圣职责,他们不畏艰辛、默默奉献的身影,成了质量援疆路上最美的风景。
构建长效机制,夯实监管基础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淮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着力帮助第七师完善监管体制机制,提升人员能力,打造“带不走”的支撑力量。
2020年初,淮安援疆干部许康充分发挥原工商部门工作经验,积极引入淮安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做法,梳理企业开办诉求,开设“绿色通道”,探索容缺登记、政银合作等举措,显著提升服务效能。
2021年,他促成两地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深化质量发展、民营经济、食品安全等领域合作。淮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先后选派多个领域专家现场指导,初步形成“心连心、一家亲,手牵手、共发展”的工作新局面。
前不久,兵团第七师胡杨河市综合检验检测中心通过资质认定,填补了当地食品检测领域空白。淮安援疆人才全程参与实验室标准化建设,从体系搭建、设备调试到人员培训,注入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
淮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持续推动人员联培,安排第七师工作人员赴淮安跟班学习,掌握法律法规与实操技能,指导建立实验室标准,为实时检测提供技术支撑。
淮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援疆工作,是技术与智慧的输送,是责任与担当的践行,更是民族团结与共同发展的生动实践。淮安市市场监管局持续发挥市场监管“工具箱”作用,通过对口支援不断增强造血功能,助力第七师提升服务经济和民生能力。
跨越山海,情谊相连。展望未来,淮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正在深化援疆内涵,创新援疆方式,与新疆各族人民一道,为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美好新疆贡献更大力量。
潘梦洁 丰海 侍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