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劳模工匠:攻克难关显身手 技术创新勇争先
日期:09-15
制造车间里,他们是突破生产瓶颈的“技术尖刀”,优化工艺让产品合格率飙升。实验室中,他们是攻克难题的“创新先锋”,推动核心配件技术自主化……在宿迁,劳模工匠以过硬本领破解企业当下痛点,让“劳模工匠助企行”的热潮如星火般燎原。
攻坚技术瓶颈,打破供应链壁垒
接到江苏华顺交通科技有限公司的求助后,全国劳动模范杨可平立即带队进驻,聚焦飞巴箱式车铰链研发难题攻关。针对原有铰链设计缺陷,团队通过三维建模与力学性能分析,创新提出“双轴联动耦合限位+对向弹性缓冲装置”方案。新产品经30万次全行程开关测试无异响,后续优化工艺使产品合格率提升至99.9%。此次帮扶直接为企业节约成本20余万元,推动相关部件摆脱进口依赖,预计每年新增效益超600万元。
突破关键难题,推进船舶配件自主化
进出油阀体组件是远洋船舶发动机的“心脏部件”,其加工精度等问题长期制约行业发展。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汪东波牵头破解这一系列难题:阀座加工中,创新“多弧槽现场加工法”,提出“以车代磨挤压一次成型”方案,用高精度旋转磨台攻克双层镜面密封带难题;针对凹平底加工,运用蝶形CBN技术“以磨待研”精简环节;还引入致领半导体镜面研磨等先进技术实现镜面加工技术突破。此次攻关推动船舶核心配件工艺自主化,助企业年增效益150万元。
技术下沉田间,赋能农业产业升级
面对江苏富江农业科技的种植难题,全国农业农村劳动模范刘强深入基地提供“一对一”指导。他检测土壤酸碱度与养分,精准诊断作物症结。针对辣椒、番茄的红蜘蛛等虫害,提出“先科学治虫、后强化营养”方案。对温室果树根系不良导致的落果,给出“土壤改良灌溉+精准挂施营养液”措施,显著提升坐果率与果实品质,为企业发展“农业+文旅”、农产品精深加工等筑牢技术支撑。
AI赋能,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
针对宿迁仁和科技的技术需求,宿迁市劳模工匠技术服务队队员张可望和孙凯强精心定制培训方案。孙凯强以“低空经济与行业应用”为核心,结合交通监管、物流等实例,解析无人机智能化升级路径。张可望聚焦大模型应用难题,以DeepSeek工具示范AI在办公与垂直行业的实践,拆解“AI+”落地策略,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实用指引。
近年来,宿迁市总工会通过构建多元服务矩阵,搭建企业与劳模工匠间的“供需桥梁”,全市各级工会组织劳模工匠累计开展技术帮扶、技能培训等活动866人次,服务企业1160家,破解技术难题479个,带动9288名职工提升技能,创造经济效益3.9亿元。如今,宿迁“劳模工匠助企行”正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匠心动能”。
李秀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