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碳”目标与能源转型的背景下,煤电仍承担着我国70%的顶峰保供和调节任务,是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压舱石”。智伟能科科技(无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伟能科”)聚焦汽轮机能效提升,以技术创新为传统火电注入绿色新动能。
院士把脉:小汽封如何成为降碳“大利器”
8月23日,一场以“火电机组汽轮机汽封节能技术”为主题的交流会在智伟能科举行。清华大学博士、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教授赵文瑛,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规划发展部处长刘志强,以及中国电建华中电力设计院、江苏利港电厂等单位专家莅临考察,探讨火电节能降碳技术新路径。
智伟能科副总经理王汉洮首先介绍了公司的产品和技术,其自主研发的“导流式多级次减压汽封”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节能降耗性能远超欧美竞品,搭配“激光精准测绘”“机器人精密加工”,构成了“火力发电机组汽轮机能效恢复及抗衰减三位一体技术”,可在传统大修的基础上再降煤耗约2克/千瓦时,已应用于全国超过120台机组。
“过去10年,我们采取上大压下、淘汰落后、节能改造等各种措施,供电煤耗平均每年下降1.2克—1.5克标煤,一个汽封技术进步即可产生数克煤节能潜力,哪怕能够节省1克煤,对全社会节能降碳也是巨大贡献,每年至少可以节省近百亿发电成本,减排上千万吨二氧化碳。”赵文瑛院士在座谈中高度肯定了此项技术的应用价值,认为这些技术的成功应用,为火力发电行业的节能减排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将成为我国火电转型中的“降碳利器”。
河南省能源规划中心、中国电建华中电力设计院指出,汽封虽是小部件,却是影响机组整体能效的关键环节。智伟能科的技术提升现役机组能效、降低煤耗,已成为行业减排的关键抓手。随后,专家团队参观了智伟能科生产车间与试验平台,对此技术应用表示高度认可。
产研融合:从实验室到百台机组案例的转化之路
智伟能科秉承“安全生产、节能降耗”的理念,产品效果优于传统汽封产品,与五大发电集团、三大主机厂以及地方电力/自备电等能源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国能神皖池州电厂、中信江苏利港电力等项目中,改造后汽轮机热耗降幅明显。池州电厂某机组整机汽封改造后降低煤耗2.10克/千瓦时,利港电力某机组过桥段汽封改造后降低煤耗约1.08克/千瓦时。超过120台次的成功案例佐证了智伟能科汽封技术的先进性。
为提升技能人才储备,2024年4月,智伟能科与东南大学举行研究生实践基地揭牌仪式,创建技能人才共享平台,创新技能人才管理。
政策引领:锚定国家战略,以技术擦亮绿色底色
目前,我国火电装机容量超过14.5亿千瓦,智伟能科所专注的汽封技术,正与国家能源局、发改委推动的火电节能降碳,灵活性改造,深度调峰的政策高度契合。
公司获40余项专利;2021年经中电联鉴定该技术达国内领先水平;2024年国家节能中心专家评价“导流式多级次减压汽封+精准激光测绘技术”,认定典型工况下可降低供电煤耗2克标煤/千瓦时,节能与经济效益显著。
此外,2025年5月25日,总投资约10亿元的导流式汽封智能核心装备制造项目在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正式开工。建成后预计年产汽封近1.6万件,年销售收入5.2亿元,税收贡献超3500万元,为火电行业的“双碳”目标转型提供“硬核”支撑。 徐晓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