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新华日报

以法治“硬保障”护航营商环境“软升级”

日期:09-11
字号:
版面:第15版:连云港观察·平安法治       上一篇    下一篇

□ 本报记者 吉凤竹 通讯员 姜萌 张晓晓

“多亏了区里的执法经济影响评估制度,让我们不仅免于设备没收,还能边整改边经营,200多名工人的饭碗保住了!”近日,连云港市赣榆区某玩具厂负责人望着车间内赶制外贸订单的忙碌景象,对当地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举措赞不绝口。

近年来,连云港市将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通过制度创新、执法优化、司法保障等一系列举措,推动营商环境迭代优化,为经营主体注入强劲发展信心。市委、市政府始终将法治化营商环境作为核心竞争力,构建起“顶层设计+制度保障+考核督促”的立体化推进体系。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制定《连云港市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指标体系》,将抽象法治规则转化为115项可测评指标;市委政法委出台《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二十条措施》,明确立法、执法、司法等各环节改革路径。2024年,连云港市深入开展行政执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梳理形成94项问题清单,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100%,法治政府建设“十大行动·百项任务”完成率超94%。

制度供给的“精准度”直接关系营商环境的“温度”。连云港聚焦重点产业和经营主体需求,出台全国首部石化产业发展地方性法规《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高质量发展条例》、全国首部行政争议多元化解地方规章《连云港市行政争议多元化解办法》,为产业发展提供“量身定制”的法治保障。同时,累计废止不平等对待企业的行政规范性文件435件,完成市本级124件文件合法性审查,从源头上杜绝“政策壁垒”。

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最终落脚点是让经营主体感受到实实在在的便利。连云港在全市51个银行网点设立远程公证服务点,办理金融赋强公证业务3658件。同时,市级审批时限压缩93.9%,140个事项实现“跨省通办”。“原本以为要跑好几趟,没想到在银行网点通过‘区块链+远程公证’,半小时就办完了金融赋强公证。”连云港某小微企业主王女士说。

以“法治惠民”为导向,连云港市司法局创新推出多项助企举措:组建22个专项法律服务团,深入中华药港、港航物流等产业集群开展“法治体检”,累计服务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超2万家,帮助企业化解风险4000余件,避免经济损失4690.5万元。针对小微企业“法律风险识别难、合规经营起步难”问题,连云港市司法局制定《服务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法治体检工作细则》,编制涵盖企业治理、劳动用工等四大领域的 “体检清单”,推行“一企一户一案”定制服务。此外,连云港在5家商协会设立律师工作站,成立港航物流法律服务中心,实现企业诉求“一站直达”,构建起“产业链+法律服务联盟”的立体服务网络。

在东海县,法律服务团为一家农业合作社排查出合同漏洞风险后,不仅协助修订合作协议,还联动市场监管部门开展合规培训,帮助合作社与下游企业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带动周边200余户农户增收。

破产重整制度能够挽救危困企业、盘活有效资产、优化资源配置,破产重整制度运行情况同时也是营商环境评价的重要指标,制度运行情况直接影响到全市经济发展大局。“负债近50亿元的企业能重焕生机,多亏了法院和政府的联动支持!”江苏宝通镍业有限公司管理人感慨道。2020年,连云区法院受理宝通镍业破产清算案,企业名下2650亩土地、厂房若闲置,将造成巨大资源浪费。为挽救企业,法院联合徐圩新区管委会,创新在增值税处理中适用5%征收率、在土地增值税处理中适用改制重组免税政策,最终推动企业转入重整程序。2022年11月,宝通镍业重整计划获批,如今新厂区升级改造有序推进,逐步恢复盈利能力。

连云港市两级法院依托府院协调联动机制,连续4年召开企业破产处置联席会议,出台《预重整工作指引(试行)》等文件,明确金融支持、税务修复、信用重建等配套政策。在海州区昌润房地产公司重整案中,法院与高新区管委会成立帮办小组,破解资产处置、证照办理等难题,推动“香树湾嘉园”项目续建;东海县法院审理九洲矿业重整案时,协调不动产登记中心开通绿色通道,简化审批环节,助力企业快速完成产权登记。2023年以来,全市法院审结破产案件数、破产重整成功数同比分别上升20.3%和200%,化解债务52亿元,盘活土地房产53.2万平方米,为区域经济稳定注入“司法动能”。

在此基础上,连云港市进一步探索包容审慎监管,出台执法“观察期”制度工作指引,发布“一业一册”合规经营手册,明确977项免罚、轻罚、减罚事项。赣榆区率先开展涉企行政执法经济影响评估,对20余起案件实行“先评估后执法”,实现“执法有力度、更有温度”。同时,连云港建成省内首个市县乡一体化综合行政执法管理平台,归集1080项行政处罚事项数据,实现执法力量扁平高效调度,让监管既“精准”又“高效”。

下一步,连云港市将聚焦经营主体“急难愁盼”,持续深化地方立法、规范行政权力、提升司法效能,以更优法治环境护航各类经营主体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