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县牛山街道:打好基层减负“组合拳” 激发治理新活力
日期:09-11
近年来,东海县牛山街道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县关于基层减负的决策部署,以问题为导向,靶向施策,标本兼治,推动基层减负工作取得显著成效。通过一系列务实举措,街道不仅为基层干部松了绑、赋了能,更将减负成果转化为提升服务效能的强大动力,赢得了群众广泛好评。
聚焦问题:打好减负“攻坚战”
针对基层反映强烈的“会议多、报表多、检查多”等顽疾,牛山街道以“三减三提”为抓手,精准发力。通过严格会议审批制度,推行“多会合一、限时发言、视频调度”模式,街道本级会议同比减少25%,社区参会频次下降30%。在报表减负方面,街道全面梳理上级部门下发的各类报表,整合重复填报事项23项,取消非必要报表9项,并建立“数据共享库”,实现民政、综治等6类数据“一次采集、多方调用”。此外,街道还统筹各类检查事项,将5项督查合并为“综合督导”,推行“四不两直”暗访机制,有效避免“扎堆式”“留痕式”检查,让社区干部能够集中精力抓落实。
靶向施策:优化服务“主阵地”
基层减负的落脚点在于提升服务效能。牛山街道以“三个优化”推动减负成果转化为治理效能。在便民服务中心推行“一窗通办+帮办代办”,梳理高频事项42项,办理时限压缩40%,实现低保申请、矛盾调解等多类服务“一次办”,群众满意度高达98%。同时,街道明确网格员工作职责,清理非必要打卡任务十余项,让网格员回归服务本质。此外,街道还通过开展“减负不减责”专题培训,培养“全科社工”114名,推动基层干部从“疲于应付”转向“专业服务”。
长效管理:织密制度“防护网”
为防止形式主义反弹回潮,牛山街道着力构建“三项机制”巩固减负成果。一是动态监测机制,设立“基层减负观测点”2个,聘请社区书记、网格员担任监督员,按月收集问题清单,对新增“变相摊派”问题即查即改。二是双向考评机制,将减负成效纳入考核,推行“基层评机关、群众评干部”活动,倒逼职能部门转变作风。三是群众监督机制,鼓励群众参与基层治理,显著提升了群众的知晓度和参与率。
下一步,牛山街道将持续深化整治,关注形式主义新动向、新表现,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整改。同时,加强监督检查,建立定期检查和随机抽查相结合的监督机制,对减负工作落实情况进行全程监督,对落实不力、加重基层负担的行为严肃问责。此外,街道还将完善长效机制,把基层减负和基层治理贯通起来,健全基层干部考核激励机制、选拔任用机制、容错纠错机制,推动为基层减负工作全链条贯通、纵深化推进。牛山街道以务实严实之举为基层干部松绑赋能,使其服务群众更高效,为其他地区基层减负提供了有益参考。
关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