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新华日报

在家门口上“大学”,“老”幸福了

日期:09-11
字号:
版面:第4版:江苏       上一篇    下一篇

□ 本报记者 姚政宇

这两天,孩子们迎来新学期。连云港各个“家门口”老年大学也陆续开学。

9月2日,记者走进连云港市老年大学,这里环境优美、教学设施完善,早上8点半,各个教室进入上课模式。

连云港市老年大学课程丰富,有广场舞、民族舞、交谊舞等舞蹈课,也有萨克斯、竹笛、声乐等音乐课,还有英语、素描、刮痧、书法等课程。

608教室,李秀芳老师正在讲授“手机摄影及后期”课,几十名“老同学”学得非常认真,时而有不懂的同学举手提问,李老师逐一认真解答。

“这几年短视频软件火了,不少老年人提出想学习短视频拍摄、剪辑相关知识,我们就新增手机摄影剪映+AI应用、电脑剪映、PS图片处理等课程,让老年人也能拍出不输年轻人的视频,在短视频平台展示自己!”李秀芳说。

教室门口的课程表上显示,李秀芳从周一上课到周五,每天上下午各两节课。

“李老师的课非常受欢迎。”70岁的卢世平告诉记者,不管什么时间、什么问题,她都会耐心解答。李秀芳笑着接话说,“甚至连周末他们都不放过我!”

遇到这样一群求知若渴的“学生”,也是老师的一种幸福。

卢世平拿出手机向记者展示自己的抖音账号。账号上的视频,有的是自己拍摄剪辑的,有的通过AI软件合成,制作都很精美,收获了1.3万次赞和500多个粉丝。他觉得,自己交出了一份令他和李老师都满意的“作业”。

李秀芳向记者讲述了一位令她印象深刻的“徐阿姨”。

1987年,连云港市老年大学刚成立,徐飞是首批30位老年大学生之一,这课一上就是30多年。“徐阿姨早年没上过大学,但她对学习非常渴望。我的课,徐阿姨一堂都没有落下,我不下班,她都不回家;后来她年纪大了,为了照顾她的身体,我经常主动上门给她讲课!”李秀芳说。

在跟李秀芳学习电脑剪辑课程之后,徐飞完成一件大事:将自己所有照片集合、编辑,做成了一本“人生影集”。如今,徐飞97岁高龄,无法到老年大学现场上课,但还会时常给李秀芳打电话请教问题。

像徐飞这样的学生,在连云港市老年大学还有很多。

“我们根据老年人的需求和兴趣,不断优化课程设置。”连云港市老年大学校长王燕妮介绍,学校每学期开设近170个班级,招收学员5800余人次;现有教师94名,其中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教师19人,占比20%,任职10年以上的教师27人,占比28%,教师队伍涵盖各个学科领域,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还有当地地方剧种淮海戏代表性传承人、非遗古琴艺术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特色教师。

老年大学受欢迎,一个幸福的烦恼随之出现。报名人数众多,不少老人“抢不到课”,同时,一些老人因路途遥远、交通不便等问题难以入学。对此,连云港市老年大学和海州区人社局联合,根据社区老年人的分布和实际需求,今年首次推出“家门口的老年大学”,合理设置老年大学社区教学点,充分利用社区现有活动场所,配备基础教学设施,将学校课程直接送到老年人“家门口”。

在路南街道延东社区, 69岁退休老党员龙连成新学会了在视频中插入花字。龙连成告诉记者,“家门口的老年大学”每天上4个小时课,课程和市老年大学一样,从家里走过去就3分钟,也不耽误接送孙子。

“社区老年人多,很多老年人主动提出要我们开办一些老年课程,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今年7月底,我们开设视频剪辑和形体模特两门课,有140人报名,效果非常好。”延东社区书记李夏说,上课不影响接送孩子、做饭,空调一直开着,大家聚在一起非常开心,丰富了老年退休生活。

王燕妮介绍,首批像延东社区这样的“家门口的老年大学”,在连云港已开设32个班级,覆盖9个街道和16个社区,惠及700多名老人,而且课程全部免费。

随着银发教育加速成型,各所老年大学和社区教育中心,热门课程场场爆满的场景屡见不鲜。如今,在连云港,“活到老学到老”变成现实图景。据了解,连云港共有老年大学8所,市区覆盖面达100%;各县区经教育部门发文确认挂牌的老年学校82所,乡镇(街道)覆盖率达92.1%。

“我们将联合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老干部局等部门出台促进新时代老年教育工作方案,健全三级老年教育体系,扩大老年教育供给,提升老年教育质量,更好满足港城老年人教育需求。”连云港市民政局老龄工作处处长张梦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