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新华日报

AI当助手,警力解放服务升级

日期:09-10
字号:
版面:第4版:江苏       上一篇    下一篇

开栏的话 今年是习近平法治思想提出5周年。省公安厅联合省委宣传部启动“阳光下的守护”法治公安基层行采访活动。即日起,本报推出相应专栏,记录一线公安机关在深化法治公安建设、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鲜活故事、生动实践。

□ 本报记者 胡兰兰

“接报案机器人”让报警流程由1小时缩短至10分钟,“AI调解助手”为化解矛盾实时提供法条支撑,“数智宣防机器人”承担起居住证延期提醒、反诈宣传等任务……近日,记者走进苏州市公安局吴江分局平望派出所,发现所内有75个数字化智能应用场景,多数为公安自主创新成果。在这里,基层警务大步迈进AI深度赋能时代,更多事务性工作由AI承担,让民警腾出精力专攻“有温度的执法”。

“我要报案,电动车被偷了!”一大早,居民沈女士匆忙赶到派出所。值班民警带她走进接处警大厅右侧“平心方舱”,点击屏幕上“我要报警”按键,刷一下身份证,虚拟民警形象的机器人立即开始语音引导。沈女士描述电动车如何被盗,系统自动识别提取时间、地点、车辆特征等关键信息,并动态生成追问问题:“车辆颜色和品牌是什么?”“最后一次上锁时间是几点?”……

整个问询用时不到10分钟。民警拿到系统自动生成的报案陈述材料,核对关键信息无误后,沈女士签字确认后离开,派出所立即展开调查。

“过去,群众报案需两名民警在场,经历人工询问、手工录入、反复核对等流程,平均耗时1小时以上。”派出所所长郭力强介绍,该所管辖面积135平方公里,实有人口超过13万,日均警情量百余起,其中违法警情笔录工作占用大量警力资源。忙不过来,是大家的共同感受。

为提升办案效率,派出所与公安部第三方研究所合作,借助AI技术研发“接报案机器人”,去年9月落地试用,主要用于盗窃类、损毁公私财物等常见民生案件。机器人能听懂多种语言,包括本地方言,能根据不同类型警情进行针对性提问,自动生成报案材料。“现在,报案流程缩短了近50分钟,民警可以腾出时间专注于案件初期研判与线索追查。”郭力强说。

办案有AI助力,调解也有智能帮手。派出所另一间调解室内,尧某与超市负责人余某间关于过期牛奶的消费纠纷正僵持不下。调解桌上,双方对着“AI调解助手”陈述事实、上传证据,副所长李闽手上的终端一分钟就提取出矛盾症结——缺少购买凭证,双方不能达成一致的赔偿方案,随后AI给出“依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友好协商”的建议。

看着屏幕上一条条分析、一项项法律条款,双方慢慢冷静下来。“都消消气,要不我们就听AI的?”李闽趁机劝说,最终余某表示愿意退赔一箱牛奶给尧某,一起虽小但差点导致动手的纠纷得以化解。

“厘清事实、记录过程、文书制作,AI可以比民警做得更快。”李闽说,以往民警“凭口”调解,因方言差异或沟通不畅,当事人容易对调解公平性存疑。现在,AI清晰亮出法律依据,群众不用担心不公,民警执法也更有底气。目前“AI调解助手”已成功协助调处工伤认定、邻里纠纷等20余起。

在派出所智管中心,记者发现,不少社区民警还有了“数字分身”。

“您好,请问您现在是否还居住在新南村……”“您的居住证即将到期,是否需要为您自动办理延期……”电子大屏上,“数智宣防机器人”正在主动向有需求的居民拨打电话。

“机器人模拟的都是社区民警的真人语音,更有亲和力。”平望派出所副所长胡琛告诉记者,围绕消防、交通、反诈等,“数智宣防机器人”可以结合不同时节、不同群体范围、辖区发案规律等,自动定向进行宣传提醒。“它最大的优势在于快,能24小时不间断工作,还能同时执行多个外呼任务。”胡琛说,仅居住证核查一项,AI每年可减少14万通人工通话工作量,释放出4名警辅全年人力。

“使用AI,不是疏远群众。”郭力强表示,当民警从繁琐事务中解放,便能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案件侦破、矛盾化解、社区防控等核心职能中,让更多群众真切感受到“警察就在身边,平安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