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新华日报

邳州法院退休法官袁圣宗:只是想尽一些绵薄之力

日期:09-09
字号:
版面:第12版:一线视点       上一篇    下一篇

阳光穿过邳州法院党员活动室的玻璃窗,照亮了室内的一角。精神矍铄的八旬退休老党员袁圣宗,再次将1万元现金郑重递到邳州法院机关党委工作人员手中。连续5年,他都以这样的方式交纳“特殊党费”。

这位满头银发的老法官,指尖的老茧铭刻着二十余年的军旅风霜,眼角的皱纹沉淀着十八载的司法春秋——从军营到法庭,从戎装到法袍,不变的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把一切献给党”的赤子情怀。

绿军装里的初心:二十载军旅铸就忠诚

1961年,在钢铁厂工作的袁圣宗积极应征,成为一名炮兵战士。“那时候我就一个念头,报效祖国,听党话跟党走。”

在军营,他刻苦训练,勤奋钻研侦察、计算、通信等技能,很快获评“五好战士”,入伍第三年便光荣入党。他还主动帮助战友提升技能,逐渐从普通战士成长为营队教导员。

上世纪70年代末,袁圣宗所在部队奉命驻守东北边境。在零下二三十摄氏度的严寒中,他与战友们匍匐在军车上,日夜坚守。“那时候没想过怕,也不觉得冷,就觉得身后是家国,不能退。”

法徽下的坚守:用公正守护群众冷暖

1982年,袁圣宗从部队转业,被分配到邳州法院,他积极参加转业干部培训。很快,他从一名“法律新人”成长为业务骨干,被任命为铁富法庭庭长。

当时的基层法庭条件艰苦,袁圣宗说:“法官的职责是公正司法,条件再差,也不能影响办案质量。”法庭辖区多为乡村,他便时常骑着自行车走访调查,许多矛盾在他的努力下得以化解。

一次处理银杏树承包纠纷案,被告拒不履行判决,甚至将其八十岁老母亲带到法庭,扬言“谁让他退钱就把母亲留下”。袁圣宗从法理、人情角度耐心劝导,并将其平安送回家中。随后他又多次上门沟通,最终使被告心服口服地履行了义务。

在法院工作的18年里,袁圣宗始终秉持“司法为民”理念,所办案件无一错判。退休时,同事们评价他:“袁庭长身上既有军人的刚正不阿,又有法官的睿智严谨,是真正的共产党员榜样。”

夕阳下的奉献:小区里的“月季爷爷”

退休后的袁圣宗依然闲不住。见小区环境单调,他揣着退休金去花木市场,买回150棵大月季。每天清晨,他都提着水壶,细心照料这些花木。几年过去,小区变成了“月季花园”,物业和邻居们亲切地称他为“月季爷爷”。

有人问他:“您退休工资也不多,花这么多钱种花图啥?”他说:“花好看,大家心情就好。”物业经理多次提出报销费用,均被他婉拒:“我是党员,能为大家做点事,比啥都强。”

特殊党费里的深情:一生向党,初心不改

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袁圣宗揣着1万元现金来到邳州法院机关党委,郑重表示:“我要交特殊党费。”工作人员劝他:“您年纪大了,该多留点钱养老。”他却摆摆手:“我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全是党给的,是党让我有机会读书、参军、转业。这1万元不多,但代表我的心意,只要我还活着,就会一直交下去。”

如今,袁圣宗特殊党费的收据,早已成为法院机关党委的“红色教材”,激励着每一位年轻干警。 陈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