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新华日报

筑牢三产“压舱石” 强村富民谱新篇

日期:09-09
字号:
版面:第12版:一线视点       上一篇    下一篇

走进宿迁市宿豫区关庙镇和平村万奥科技生产车间,这里机器嗡鸣、灯带流转。袁维锁老两口手法娴熟地整理着刚下线的酒吧灯配件,“咱这把年纪,还能在家门口按月领工资,以前想都不敢想!”老人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这家由村集体全资创办的强村公司,如今已带动50余名留守村民稳定就业,人均年收入4万元,成为关庙镇以党建撬动产业、以产业赋能共富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关庙镇党委紧扣“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主线,聚焦村集体经济收入结构优化升级,通过整合土地资源、盘活闲置资产、投资经营企业,推动村集体“地产、房产、资产”总量稳步提升,不断提高村集体经营性收益和可支配收入占比。2024年度,全镇6个村(社区)村均“三产”年收入约135万元,约占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的52.35%,“压舱石”作用愈发凸显,党建引领下的共富路径越走越坚实。

党建领航,资源整合激活地产动能

8月的卓水河村猕猴桃基地内,藤蔓攀架、硕果盈枝,农户们穿梭忙碌,笑声与果香交织。为迎接9月抖音百人直播活动,产业发展岗专干刘金波正和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王涛仔细检查猕猴桃坐果情况。“这里过去多是闲置边角地,如今通过党组织牵头整合,零散地块连片成园,村集体年增收近50万元。”

为充分释放土地资源潜能,镇党委聚焦土地资源盘活,系统推进解决土地碎片化、土地流转、增减挂钩等工作,将零散边角地块、宅基地整合为连片高标准农田,累计增加村集体土地、鱼塘4250亩,预计今年再新增600亩。因地制宜发展籼米、猕猴桃等特色产业,创新模式推动“渔光互补”项目建设,让闲置土地变身聚富“宝盆”,把生态好水化作经济“活水”。

组织聚力,空间焕新实现房产增值

暑气正浓的午后,红旗社区领办的共享餐厅正值用餐高峰,座无虚席。园区企业员工吴红云边用餐边说:“这里吃饭实惠又方便,再不用跑几里路找饭馆了!”该餐厅场地由镇党委无偿提供,每日可为近300名员工提供优惠就餐与休闲服务,年带动村集体收入增加10万元左右。

近年来,镇党委持续开展低效用地专项整治,全面摸排老村部、旧校舍、空厂房等“沉睡资源”,探索“资源发包、物业经营、资产参股”等发展模式,通过改建厂房、招引项目、入股合作、资金扶持等方式,累计盘活房产5万余平方米,新建改建厂房15栋,引进电子元件、服装加工等11家劳动密集型企业。镇党委下放标厂使用权2.1万平方米,成功孵化五角星科技、久邦工业焊丝、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等企业,既显著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又有效带动了本地村民实现就近就业。

党员示范,产业运营释放资产活力

“家人们看过来!这款微笑可可牙刷是咱们公司主打品牌,刷毛柔软、设计贴心,点击链接即刻包邮到家!”在五角星科技宽敞明亮的直播间里,村干部主播陈臣正对着镜头推介产品,现场互动频繁、气氛热烈。作为村集体培育的新业态,电商直播不仅拓宽了强村公司产品销售渠道,更成为连接农户与市场、推动产业提质增效的新引擎。

针对村级产业“小弱散”难题,镇党委持续深化“头雁竞飞”振兴村集体经济行动,全力支持村集体开展资产运营,牵头领办强村公司,全面构建“党组织引领+村集体控股+市场化运营”管理机制。通过选派驻企服务员、强企指导员、发展监督员“三员”服务模式,成功培育村集体占股超51%的强村公司7家。2024年带动6个村(社区)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超百万元,创造就业岗位300余个,人均增收3万元,形成“资产持续增值、群众稳步致富”的良性循环。

下一步,关庙镇将继续以夯实村集体经济“压舱石”收入为目标,持续优化资源整合与资产运营机制,壮大强村公司筋骨,拓宽强村富民路径,为全区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基层智慧与实践经验。

张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