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新华日报

麒麟街道:这里的幸福感“很细节”

日期:09-08
字号:
版面:第16版:南京观察·关注       上一篇    下一篇

□ 本报记者 季铖 通讯员 藏瑞瑞

“苏超”战火正旺,南京市江宁区的“小江联赛”也如火如荼。9月6日下午,麒麟石刻体育公园里人声鼎沸,球场上,麒麟街道队正坐镇主场迎战汤山街道队,球员们奔袭拼抢、攻防激烈;球场外,特色摊位一字排开,零食、手作琳琅满目,居民们逛得不亦乐乎。麒麟街道还特意把体育公园旁的多处内部停车场向球迷免费开放。“有比赛看,有集市逛,还能免费停车,街道想得太周到啦。”现场一位球迷的感叹,恰好道出了宜居麒麟的秘诀——“周到”,一个个小细节编织成了居民触手可及的幸福感。

近年来,麒麟街道紧盯“园街融合‘新样板’、现代化品质‘新主城’”的目标,始终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一件件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用实实在在的行动,用温暖人心的细节,让“宜居”二字有了生动具体的模样。

麒麟石刻体育公园总面积1.5万平方米,在体育公园里可能不算大,但对麒麟街道来说,已算“奢侈”。街道总面积61.4平方公里,但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超过23万人。面对人口密度大、土地资源紧张的现实,麒麟街道只能“抠细节”,在有限空间里见缝插针“找”场地:90处全民健身路径沿小区分布,43处室外场地与28处室内场馆星罗棋布,3.28平方米的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背后,是“健身不出社区”的民生承诺。

不仅锻炼“不出社区”,麒麟居民在家门口还能方便地看上“专家号”。不久前,麒麟社区医院接诊了一位双侧疝气患者,需要左右两侧同时进行微创手术治疗。“以往这样的手术,需要往上级医院转诊,社区医院操作不了,但现在我们这儿每周都有专家来坐诊,直接就能手术。”麒麟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曹承兰说,他们与江宁中医院、江宁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等建立了医联体合作,内分泌科、心血管科、皮肤科等多个科室每周都有专家坐诊,与此同时,专家们“传—帮—带—教”也不断为他们自己的医疗团队赋能。目前,社区医院已有儿科、糖尿病专科、消化内科等多个科室创成南京市特色科室。

医术精进,硬件也同步升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23年5月搬入新大楼,建筑面积达1.9万平方米,CT、彩超、DR等检查设备一应俱全。“我是第一次来,很难想象这是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月3日下午,居民王雅红带着1岁的女儿来打疫苗,惊讶于社区医院的环境,“条件太好了,而且我刚刚转了转,发现科室也很多,不少都是专家坐诊,以后在家门口看病真方便。”

社区医院隔壁,就是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宽敞明亮的大厅里,16个窗口一字排开。窗口设置里藏着“细节”——在这里办事,不用根据业务类别找窗口,只需记住“个人的事往右走,企业的事往左走”。“我们所有窗口都是综合业务窗口,只简单分为个人业务和涉企业务两类,让居民‘一个窗口办所有事’。”说着,中心主任杨波指了指一侧两个空着的窗口,“两个帮办员给老人们办公交卡业务去了。”

“离岗”的背后,又是一个让居民体会到幸福的细节。2021年,南京市民卡升级换代,不少老人的市民卡需要升级才能刷卡乘坐公交车。一时间,很多老人来到便民服务中心求助。然而,相关业务必须到市区服务点办理,考虑到一些老人出行不便,也不懂业务办理流程,中心决定帮老人们代办。这一“代”就一直“代”到了现在。“坐公交是很多老人的刚需,涉及充值、换卡、退余额等各类业务,我们一周集中替老人们代办一次,每周平均都有100多人,最多时接近200人。”杨波说。“我父亲上周刚让中心帮代办了公交卡换卡。”正在中心办理社保业务的张强说,“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的服务是真的便民、贴心。”

说到“贴心”,泉水社区的居民也很有发言权。“这里的设置布局,吸收了很多小朋友的建议,我儿子特别喜欢来玩。”9月4日傍晚,记者来到泉水社区“拾光里”,不少居民正在这儿遛娃,居民宋衡带着儿子在玩平衡车,他指着一旁的彩色楼梯说,“把楼梯涂成彩虹色就是小朋友的建议,没想到社区真的做好了,孩子们特别开心。”

“小朋友也是社区的重要一分子,我们想听听他们的想法,就组织了一次小朋友的居民议事会。”泉水社区妇联主席王倩介绍说,当时社区正在筹备“拾光里”公益空间,让小朋友们提意见,除了“彩虹楼梯”,还有不少小朋友说害怕小狗,希望在公益空间旁设置一个地方专门拴小狗,“我们就在一楼烘焙店的门口设置了‘泊狗处’。”“这个‘泊狗处’已经成了‘网红打卡点’,给我们这儿引流了。”公益空间主理人胡鑫鑫笑着说。一个独特的小细节,成为了社区与居民双向奔赴的鲜活注脚。

公益空间后方,社区大食堂里每到饭点都坐得满满当当,老年人只需不到10元就可以吃上一顿荤素搭配营养均衡的正餐。大食堂楼上,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正在进行装修扫尾工作,10月份就可以正式投用,届时社区老人养老休闲又多了一个好去处。

“一老一小”在“拾光里”各得其乐,暖暖的画面让幸福感有了具象的呈现。

类似的暖心“小细节”,在麒麟街道还有不少,建南社区的“志愿者小屋”也是一个。针对居民“补衣难、理发远”的急难愁盼,社区以辖区怡景园小区10栋架空层为载体,建起“志愿者小屋”。朱晓莹入住小区后,发现不少老人理发难,就主动免费帮邻居理发,有了“阵地”后便常驻“志愿者小屋”开展服务。常帮邻居缝补的苑玉连来了,做了一辈子裁缝的丁红梅也来了。小屋开设8个多月来,三人每周准时到岗,累计服务超840人次。善意不断传递,60多岁的周昌龙擅长磨刀,最近也主动加入小屋,免费帮助居民。“志愿者小屋”愈发热闹,帮助了居民生活,也传递着志愿的力量。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麒麟街道位于江宁、秦淮、栖霞、玄武四区交界处,外来人口多、流动人口密。街道紧紧围绕“宜居”二字做好文章,努力书写向善向好的民生新答卷,先后获得省级健康街道、“全国家庭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今年以来,街道继续聚焦群众的“头等大事”和“关键小事”,扎实推进代表票决的民生实事:一番街、麒麟铺等4个卫生服务站正式投用;汇通路幼儿园开园招生,初宁路幼儿园计划年内竣工;麒珑汇幸福护理院、启迪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即将投入运行;全面推行政务服务“一站式”模式,办事满意率达99.5%……

奔向幸福的道路没有终点,麒麟街道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