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新华日报

一片热土上的精神接力

日期:09-05
字号:
版面:第11版:一线视点       上一篇    下一篇

初秋时节,溧阳市别桥镇处处生机勃发,宽阔的马路车流如织,现代化的工业园区内机械轰鸣,一排排崭新的民居点缀在绿意盎然的田园之中,一派安宁祥和的景象。然而八十多年前的深秋,这片土地曾经历过一场惨烈的血火洗礼——塘马战斗,这场战斗注定被历史铭记,也深深融入了别桥发展的血脉之中。

回望:血色塘马,铁血忠魂

1941年11月28日,抗日战争正处于战略相持阶段,苏南敌后斗争形势异常严峻,新四军第六师十六旅旅部和苏皖区党政机关驻扎在塘马村一带,像一把尖刀插入敌后。这支1000多人的部队肩负着苏南抗日指挥的重任。数千日伪军发动突然袭击,企图一举摧毁我苏南抗日指挥中枢。敌我力量悬殊,形势危急。为掩护机关和后勤人员千余人向长荡湖方向突围,旅长罗忠毅、政委廖海涛临危不惧,毅然率领所属部队四个连的兵力,就地构筑工事,誓死阻击。

从清晨到黄昏,战士们用血肉之躯抵挡着敌人一次又一次的疯狂进攻。罗旅长、廖政委身先士卒,血染战袍,最终双双壮烈殉国,270余名指战员血洒疆场。他们以决绝的牺牲换来了大部分同志的安全转移。塘马一战是悲壮的一页,它重创了敌人,更用鲜血书写了新四军将士忠诚、担当与无畏的铁军精神。

追寻:缅怀先烈,不忘初心

历史的硝烟已然散去,但记忆永不褪色。在塘马战斗烈士陵园青松翠柏的环抱之中,高大的纪念碑巍然耸立,上面刻着英雄们的名字。每逢清明或纪念日,别桥镇都会在陵园内举行纪念活动,周边群众也会自发前来敬献花圈。溧阳市别桥后周小学命名成立“罗忠毅中队”“廖海涛中队”,让红色基因浸润童心。当地的老人时常会向后辈们讲述那段历史,尽管他们大多也是从父辈的口口相传中听来的,但那份崇敬与感怀真切而深沉。

站在纪念碑前远眺,昔日战场早已变了模样。弹坑化作良田,焦土立起新楼,这恰是对历史的深刻致敬——将先烈用生命捍卫的土地,建设成他们梦想中的样子。

传承:发展热土,生生不息

“塘马精神”并未随着时间流逝而封存于历史课本,它已转化为别桥人内在的基因,在新时代迸发出新的力量。

这是一种攻坚克难、敢于争先的精神。别桥人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建起了现代化的工业园区,形成了以新型电力装备、汽车零部件为支柱的智能装备产业格局,年产值超40亿元。更令人瞩目的是,发挥长荡湖通用机场优势,抢占低空经济新赛道,打造低空经济创业中心,培育出云博智能、天域航空等全链条企业,创新推出“空中观景廊道”,实现“低空+文旅”融合。从保家卫国的战场到无人机翱翔的天空,变的是时代,不变的是勇立潮头、追求卓越的精神基因。

这是一种扎根人民、为民造福的精神。昔日,英雄们用生命守护了这里;今日,生活于此的人们用奋斗建设着这里。美丽乡村、生态农业、基础设施全面提升,2024年全镇17个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全部超100万元,塘马村突破300万元。在别桥,有像马金保这样的企业家,他们不畏竞争,勇于创新,带领企业成为行业细分领域的“单打冠军”;有像朱庚庆这样的基层干部,他们把服务百姓视为自己的职责,兢兢业业,无私奉献。这种坚韧不拔、奋发向上的劲头正是塘马红色基因的鲜活诠释。

别桥,不仅是一座连接着过去与未来的桥,更是一座精神的桥,让牺牲与奉献、奋斗与梦想得以穿越时空,薪火相传。这片革命热土正在用新时代的繁荣发展,书写着对历史的铿锵回答。 吴湘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