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饱满人文情怀培育有温度的人文社会
日期:09-05
□ 方世南
“昆山之路”既是人文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也是人文社会高质量发展之路。昆山社会工作部自成立以来,牢固确立以饱满人文情怀培育有温度的人文社会理念,明确了“构建新时代和谐昆山共同体”的目标使命,确定了“奋力开创新时代昆山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的工作主题,坚持党建引领和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性,有序推进高质量社会治理和高质量社会建设,奋力打造“人文昆山”社会工作品牌,推动昆山高质量人文经济与高质量人文社会相向而行、双轮驱动。
人文社会需要人文精神,以饱满人文情怀培育有温度的人文社会,明确了社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新征程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通过推动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力量。”体现了以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为内容的人文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研究人文经济学和发展人文经济学的重大历史任务,都彰显出人文社会建设的重要性。体现出经济人文化和人文经济化双向互动特征的人文经济学是始终在和谐稳定的社会中进行的,人文经济的发展需要有温度的人文社会。以人文关怀的温度做好新时代社会工作,更能明确社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能发挥出社会工作在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中的作用,更能推动社会工作在人文气息中得到高质量发展。社会工作的价值取向就是依靠人、服务人和为了人,提高全社会人员的生活品质,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如果不以人文关怀的温度、人文精神的气度、人文氛围的热度去做人的工作,也就做不好社会工作。
人文社会需要人文关怀,以饱满人文情怀培育有温度的人文社会,强化了社会工作的主体能动性。昆山注重人文关怀,大力弘扬人民群众在社会工作中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全社会积极参与、协力同心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新格局。以人文关怀为支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既注重与现实生活中的人民群众交往沟通,又注重与虚拟网络空间中的人民群众交往沟通。昆山对典型性创新做法加以总结,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本。深度总结推广千灯古镇的活化工程这一文化遗产保护的创新样本,大力推广玉山镇的“参与式社区诊断”模式,昆山开发区的“新市民融入计划”、“能力重建工作坊”、“社会救助智能匹配系统”以及“时间银行”互助体系等创新做法。注重将人文关怀注入大数据算法,精准分析服务对象的物质需求和情感支持需要,在科技与人文的有机结合中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人文社会需要人文素养,以饱满人文情怀培育有温度的人文社会,提升了社会工作的能力水平。昆山注重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人才支撑制度。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地方关于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要求,对照执行《昆山高层次社会工作人才计划实施细则 (试行)》吸引和培养高层次社会工作人才,结合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纳入昆山人才强市战略的政策举措,从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要求、主要内容、激励举措等方面作出具体细化要求。大力选树宣传“最美社工”“最美志愿者”先进典型,在“志愿玉山·文明高新”等志愿服务品牌基础上继续总结和培育更多品牌,以服务品牌形象激励志愿服务提高参与度及活跃度,推动“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文明之风在昆山各地盛行。
人文社会需要人文指引,以饱满人文情怀培育有温度的人文社会,增强了社会工作的方向性和保障性。加强党的领导,是推动人文社会建设的最重要的人文指引。昆山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开创基层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社会工作的格局。坚持以质量强党的理念引领社会工作部门自身建设以及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不断提高社会工作部门以及基层党组织的建设质量,发挥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作用。严格落实中央社会工作部的部署,制定出台加强党建引领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的一系列制度文件,严格按照社会工作的指导思想、责任分工和领导机制开展工作,确保党的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昆山将加强党对社会工作领导的着力点放在强化基层组织建设与政治功能?发挥上,将提升基层组织力作为重点任务,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理顺隶属关系,创新社会工作实践方式,扩大基层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确保政治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大力推进“支部建在社会工作站上”的做法,实现社工站党组织全覆盖,凸显党建引领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功能,确保社会工作的政治方向。加大力度积极引导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和新就业群体党建高质量发展,扩大党在新兴领域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深入推进“大党建”带动“微网格”建设。注重基层治理实效性发挥,在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同时,让党旗在昆山基层各地高高飘扬,成为引领基层各项社会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鲜明旗帜。
(作者为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苏州大学东吴智库首席专家,苏州专家咨询团专家;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学体系、原创性贡献与实践要求研究”〈24&ZD0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