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骄阳似火,灵动的音符似星光点亮太仓。8月22日至24日,首届贝多芬合唱艺术季暨太仓中德合唱展演在太仓举办,中西音符在此交融共鸣。其间,两支德国顶尖合唱团——柏林女子合唱团与HXOS“声音”混声合唱团国内首演在太仓拉开序幕,为观众献上一场世界级合唱艺术盛宴。
当来自海外的和声在太仓唱响时,由太仓参与并支持的苏州芭蕾舞团原创芭蕾舞剧《鹊之桥—芭蕾荟萃》也将于9月下旬远赴意大利、法国巡演,为中欧文化交流架设一座桥梁。
用音乐架起友谊之桥,用艺术讲好中国故事,太仓积极支持精品创作,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作为蜚声海内外的“德企之乡”,太仓多年来以经济合作筑基,以人文交流铸魂,共唱文明互鉴的澎湃和声,奏响对外开放中最灵动、最深情的声部。
□ 徐 衡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音乐的激情与八月的热浪碰撞,一群远道而来的特殊朋友——柏林女子合唱团与HXOS“声音”混声合唱团成员穿梭于江南小城。由此,一场场跨越语言和文化的交流活动在太仓陆续上演。
天妃宫,成员们认真聆听了郑和七下西洋的历史故事,并亲手体验组装郑和宝船模型,不用一钉一铆,仅靠精巧的榫卯结构便能稳固连接,让人直呼神奇。
南园忆鹤厅,昆曲表演艺术家赵津羽向成员们介绍昆曲表演的水袖、折扇、声台形表、声音塑造等,并让他们换上昆曲练功服,学习基本身段和手势,体验昆曲的细腻婉转。
海运堤罗腾堡风情街,成员们步入贝多芬音乐会客厅,通过现代科技与音乐大师贝多芬展开一场“跨时空对话”。这是国内罕有的贝多芬纪念馆,也是太仓与德国音乐之缘的见证。
当成员们走过太仓的每个角落,惊喜地发现,家乡的文化早已融入这座城市的肌理,让他们感到格外亲切和不可思议。“这次体验非常难忘,这里环境好,绿化很多,很漂亮,人们热情友好。城市宁静且充满生活气息,还有很多德国元素,我很喜欢这样的氛围!”HXOS“声音”混声合唱团成员Julia Jadefuchs惊叹道。
一路走来,在太仓的所见所闻所感,也被Peter Maximilian Schmidt记录在册。翻开他随身携带的棕色封面的笔记本,在密密麻麻的德文中,零星夹杂着“回”“日”“月”“明”等几个汉字,以及拼音标注的“nǐ hǎo”。
“我的专业是数学史,学习时了解到圆周率的计算者祖冲之是中国人,所以我一直对中国抱有好奇心。这次能来到太仓,见到很多明代建筑,了解中国历史,我很高兴。”Peter在HXOS“声音”混声合唱团担任男高音,他从6岁开始学习合唱从未放弃,如今能在自己“偶像”的国度演唱,他感觉意义非凡,“音乐跨越国度、穿越时空,让我与他国的‘数学家’对话,这实在是一次非常奇妙的感受。”
当五官深邃的异域轮廓与江苏民歌《茉莉花》相互映衬;当外国指挥身着皎蓝色昆曲戏服,指挥成员合唱德国传统歌曲《月亮升起了》,一幕幕动人场景,不仅是一次文化参访,更是一次深度的艺术碰撞与情感交流。两个合唱团的成员们纷纷表示:“太仓之行让我们更加理解音乐作为世界语言的力量。无论是江南丝竹、昆曲,还是西方古典音乐,都在表达人类共同的情感。”
德国之声献唱“德企之乡”
娄江之畔,夜色如墨。太仓大剧院内,琥珀色灯光下,高昂嘹亮的歌声如清泉般倾泻而出,一场世界级合唱演出拉开帷幕。
以“水”与“女性”为核心的柏林女子合唱团专场音乐会,传递出清晰而有力的女性之声,通透的音色和松弛的节奏勾勒出朦胧的意境,让观众“穿越”到德国多瑙河畔的暮色之中;HXOS“声音”混声合唱团专场音乐会融合地中海热情与德式严谨,演绎了来自德国、苏格兰、爱尔兰、匈牙利、希腊等多地作品,用多国曲目铺开一幅“欧洲音乐地图”,以歌声带领听众领略欧陆风情。
“这是我第一次在现场欣赏国外艺术家带来的合唱表演,非常震撼!即使语言不通,也能感受到演唱者的情绪。听着他们的歌声,仿佛置身于他们所处的世界。”来自河北的游客赵橙橙是一名合唱爱好者,这几天她恰巧在太仓旅游,“太仓这座城市很美,很干净,空气质量很好,感觉是一个非常宜居宜业的地方。”
两场音乐会上,不乏东方音律的美妙回响。柏林女子合唱团演唱的江苏民歌《茉莉花》,发音准确、情绪饱满,德式和声更为歌曲注入别样层次与张力,令人耳目一新。“《茉莉花》的旋律如同东方丝绸般柔美,我们尝试用德式和声的‘棱角’去衬托它的温润。”柏林女子合唱团艺术总监、指挥Sabine Wüsthoff介绍说,为完美呈现这首作品,合唱团专门研究了江南民歌的润腔技巧,并在江南丝竹中寻找灵感。“这种碰撞本身,就是文化对话的意义。”她说道。
中德合唱团的精彩协作同样令听众赞不绝口。柏林女子合唱团和太仓高新区爱乐合唱团共同演绎的《半个月亮爬上来》《走进树林》,别具风情;HXOS“声音”混声合唱团和太仓青年合唱团携手带来的《寂静的夜》和《太仓的路》,气韵独特。德语与中文于一个个音符间相互碰撞、交流、融合,尽显迷人姿态,奏响精彩乐章。
“我们不仅学习到了许多国际先进的合唱技巧,还深刻感受到了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专注。这种跨文化的交流让我们开阔了眼界,也提升了自身的艺术水平。未来,我们将把这次宝贵的经验融入到日常排练和演出中,努力让更多人感受到合唱艺术的魅力。”这一次与世界级合唱团同台的机会,也让太仓青年合唱团指挥张士超收获颇丰。
整场音乐会不仅展现合唱团高超的声乐控制力和艺术表现力,更传递出音乐作为“人类共同情感记忆”的深远意义。HXOS“声音”混声合唱团总监兼指挥Stelios Chatziktoris表示:“太仓这座城市给我留下了极其积极的印象,这两天处处洋溢着音乐,充满着友善,还结识了非常多的朋友。音乐是一种世界语言,我们希望用声音搭建文化之桥,让德国传统合唱艺术与世界各地民谣在现代舞台共鸣。”
从中德合唱团的联袂演出,到“遇见太仓”中德文化艺术节成功搭建双向文化会客厅,太仓已然成为中德文化交流与融合的一座艺术桥梁。在这里,市民游客不仅能听到中德携手的美妙和声,更能感受到中德文化相互碰撞、交融所绽放出的独特魅力。
是他乡也是“故乡”
8月29日晚,苏州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苏州芭蕾舞团原创芭蕾舞剧《鹊之桥》震撼首演。《鹊之桥》由国际芭蕾艺术家谭元元领衔,汇聚全球创作力量,以中国家喻户晓的牛郎织女传说为蓝本,突破传统叙事框架,通过当代艺术手法生动诠释了“真爱无界、自由平等”的永恒主题。
“作品以江南柔美为底蕴,融入西方芭蕾的严谨结构,创造出写意与写实并重的当代舞蹈语言,体现了国际范与中国韵的深度对话。”谭元元表示,首演后,《鹊之桥—芭蕾荟萃》将远赴海外巡演,用世界的语言,传递东方韵律。
这部即将“出海”的芭蕾舞剧背后,也有太仓的身影。太仓市委宣传部、太仓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等作为战略合作单位,积极参与并支持该项目。太仓关于牛郎织女的传说和文献记载,也给予芭蕾舞团灵感。
太仓始终以开放包容的姿态积极推进中西文化交流,深度融合娄东文化的深厚底蕴。此次合作不仅是太仓助力文化出海的重要举措,更是在推动中西文化融合方面的一次尝试。
“德企之乡”是太仓一张闪亮的名片,在对外开放、拥抱世界的舞台上,太仓从不缺席。8月26日,太仓海运堤罗腾堡风情街啤酒飘香,第二十届啤酒嘉年华准时开席。走在海运堤的街上,50多个摊位一字排开,德国黑啤、本土精酿、特调饮品应有尽有。不少人端着特制的啤酒杯,在各个摊位间穿梭品尝,时不时发出赞叹。
自1993年一根“弹簧”的孤勇落户至今,太仓以独特的“自下而上”模式,吸引了超560家德企在这片土地上聚集。为让企业来得安心,留得舒心,太仓启用外籍人士服务中心,同步推出“Hi Taicang卡”,助力外籍人士更好融入太仓。“这张卡从工作到生活各个方面都有所涉及,有了这张卡,在太仓工作生活都会很便利,这样的服务很贴心、很周到,会让更多人愿意来到太仓,留在太仓。”5个月前,外籍人士Philipp Zorn申领了“Hi Taicang卡”,对于这张集金融、医疗、交通等10大场景于一身的卡片,他表示很满意。
“服务中心既是针对外籍人士的服务中枢,也是展示太仓形象的城市之窗,将来还会成为太仓对外招商的‘会客厅’。”太仓市新市民事务中心副主任陈一天介绍,在这里,外籍人士可以享受到移民事务、政务办理、生活融入等覆盖生活工作全场景的21项服务,一站式满足外籍人士在太仓企业经营、商贸投资、生活旅游等各方面的办事需求,生动体现出太仓的“国际温度”。
当“Hi Taicang卡”的便利覆盖生活点滴,当外籍人士在社区书吧偶遇娄东文化展陈,太仓在潜移默化间,让这些外籍人士真正成为扎根太仓的“新市民”和助推发展的“城市合伙人”。
眼下,太仓的对德合作逐步从产业向科教、文体、公益等多领域拓展延伸:引入德国面包房、中德友好幼儿园、德国餐厅、德国酒店等功能配套,连续多年举办中德乒乓球赛、马拉松友谊赛、中德艺术家沙龙等文体交流活动,引进《德国木版画三百年》《包豪斯现代主义》等艺术特展……浓郁的德式元素让越来越多德国人选择扎根太仓,在此收获“此心安处是吾乡”的生活体验。
(太仓市委宣传部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