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新华日报

一只篓背后藏着生死守护

日期:09-03
字号:
版面:第16版:抗战胜利80周年特刊       上一篇    下一篇

★新四军江抗东进纪念馆

□ 本报记者 浦敏琦

舞台上,华阿金身着斑驳血衣,正与妻子生离死别、深情对唱,台下观众无不动容,不时有人抬手拭去眼角的泪水。这催人泪下的一幕,正是大型现代锡剧《华阿金》的演出现场。

“华阿金是我们梅村土生土长的英雄,如今,我们要用锡剧传唱他的英勇事迹,用舞台复活他的英雄形象。” “梅里今韵”文艺宣讲队负责人周国良说,这部原创剧目推出后,线上线下已有超100万人次观众被打动——老一辈在熟悉的乡音里重温记忆,年轻人则透过舞台读懂了脚下这片土地上曾有过的热血与担当。

一部由业余文艺团队编排的锡剧何以“出圈”?记者走进位于无锡市新吴区梅村街道的新四军江抗东进纪念馆寻找答案。该馆藏有一只黄鳝篓——它的主人,正是华阿金。

华阿金生于1895年,自幼父母双亡,孤苦无依。抗战爆发后,在老党员陈枕白的引导下,华阿金毅然参加革命工作,担任我党地下交通员,并入了党。

展馆内,华阿金背过的黄鳝篓静静躺在展柜中。它高50多厘米,底部宽20多厘米,顶端开口处有一个竹制盖子。在惊心动魄的情报战中,这只篓陪伴华阿金一次又一次躲过敌人搜查。

“那段时间,敌人在交通要道上修了篱笆、挖了深壕、筑了碉堡,使得情报传递变得越来越艰难。”梅村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羊建峰介绍,白天,华阿金走街串巷叫卖竹篮,晚上又化身钓黄鳝的人,情报纸卷就藏在竹篮和黄鳝篓的空心竹管内。冒着生命危险,他很好地完成了党交给他的任务,确保了锡东与锡南之间的情报交换畅通。

1942年6月初的一天,澄锡虞中心县委书记钱敏装扮成下乡收购茧子的商人,冒雨来到华阿金家,准备与其他同志商量工作。由于叛徒出卖,日伪军逐村搜索南下,包围了华阿金家所在的德仁里巷。他们挨家挨户搜查,甚至将无辜百姓赶到打谷场上,欲行屠杀。在村民面临生死之际,华阿金拨开人群,挺身而出,冲着敌人厉声吼道:“我就是共产党,我就是新四军!”

华阿金受尽酷刑,但始终没有屈服。黄昏时分,遍体鳞伤的他被拖到村西南的竹园进行最后的逼问。他一声不吭,最终被刺37刀而壮烈牺牲。那一年,他47岁。

民族危亡之际,华阿金以生命顾全大局、保护同志,在隐蔽战线写下壮烈篇章。“刺刀下的英雄”,是百姓对他宁死不屈的礼赞。如今,这精神仍在延续——黄鳝篓藏着初心,舞台唱腔激荡力量,成为我们回望来路、勇毅前行的坐标。

(黄鳝篓原件藏于无锡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