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新华日报

泰州援疆工作组:以文化润疆为笔,谱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昭苏篇章

日期:09-02
字号:
版面:第6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第十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强调,要更加注重在有形有感有效开展文化润疆上聚焦发力,不断增进各族群众“五个认同”。泰州援疆工作组紧扣“五个发力点”,将中华文化符号、文化遗产保护、基层文明生活、文旅产业融合、阵地服务提升转化为鲜活实践,在昭苏大地书写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动人篇章。

突出中华文化符号:

以多元互动筑牢精神家园

文物互展解码“多元一体”:在昭苏举办“尘世幸福——明清文物里的泰州城特展”,展出泰州明清时期书画、民俗器物等;同步在泰州博物馆推出“天马追风·丝路回响”昭苏县文化遗产专题展,揭示中原文化与边疆文化的千年交融。

艺术共鸣激活文化认同:邀请泰州梅兰芳京剧团赴昭苏天马节演出《贵妃醉酒》《穆桂英挂帅》等经典剧目。举办“祖国情·中华行”新疆青少年暑期研学班暨“泰昭情·天马雏凤”研学活动,组织昭苏县泰州高级中学“凤凰班”50名师生赴泰研学交流;学生们从博物场馆到红色基地,从田园乡村到水墨园林,从传统文化到AI新世界,在实践中探寻多彩世界;还特别安排师生现场感受了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苏超”)的激情氛围,与泰州青少年球迷同场助威。

“边疆学子看首都”厚植家国情怀:持续打造“边疆学子看首都”爱国主义教育品牌,累计组织200余名昭苏学生赴京研学。学生们在天安门广场观看升旗仪式,实地感受国歌的震撼力量。今年,泰州援疆工作组将进一步延伸品牌内涵,计划组织昭苏优秀护边员代表赴京参加升旗仪式,让卫国戍边的忠诚信念与祖国“心脏”同频共振。

扭住文化遗产突破点:

让历史文脉“活”起来

古籍文献唤醒共同记忆:联合南京图书馆举办“中华文化 辉耀天山”古籍文献展,以昭苏县民间收藏、昭苏县天马博物馆馆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馆藏和吐鲁番出土的古迹文献文书为主,精选了70册实物展品和图片,以“交融汇聚·和合四方”“中华瑰宝·民族遗珍”两个单元为主题,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医学、法律、自然科学等方面,充分展示了新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

抓好“南疆棋眼”关键点:

基层文明生活新图景

电影“五进”点燃爱国情:精心策划“光影铸魂·爱国同行”活动,计划深入牧区、景区、美食街、房车营地、校园,放映《守边人》《我和我的祖国》等主旋律影片。活动将特别邀请老护边员在牧区放映现场分享亲身经历,让银幕故事与现实榜样交相辉映,预计覆盖全县各牧区定居点,惠及群众数万人次。

基层阵地打通服务“末梢”:投入援疆资金新建18个村级阵地(如喀夏加尔镇森塔斯村、夏特乡新尼孙村等),解决农村基层阵地业务用房紧缺问题,保障村干部、访惠聚工作队、志愿者等生活条件,更好地服务群众。

激活事业产业增长点:

文旅融合撬动共富之路

天马街区重塑文旅地标:改造破旧商铺为“天马旅游街区”,新建集游客服务中心、昭昭剧场、云朵市集等设施于一体的特色步行街,既为游客提供了更好的体验,也为当地群众搭建了增收平台,有力促进了地方发展。卖馕的商户卡拉木对此感受深切,他提到改造前每天大概能卖出500个馕,那时周边环境杂乱,游客寥寥;如今街区变美了,游客接踵而至,他每天能卖出大约1000个馕,营业额直接翻了倍,日子越过越有奔头。同样忙碌的还有经营餐饮的金玉龙,他介绍,以前店里每天只能卖出100多笼小笼包,改造后游客多了,生意跟着火了,现在每天能卖到200多笼,来吃饭的人数比以前增加了近一半,店里从早到晚都透着热闹劲儿。

赛事节庆赋能品牌:全力支持天马文化旅游节、冰雪旅游季举办,丰富冬季旅游业态,让看天马踏雪、赏雾凇满城、看天鹅翩跹、游夏塔冰川、泡千年温泉、探玉湖蓝冰、滑极致粉雪成为昭苏又一张旅游名片。支持创作《冬季到昭苏来看雪》《天马飞雪》MV,不断加强外宣推介,吸引了国内外广大游客及媒体对昭苏的关注,扩大了昭苏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

夯实基层基础落脚点:

润疆春风入万家

“图书漂流”共建精神家园:自2023年4月起,借助“组团式”对口支援昭苏教师团队后方学校资源,发起了一场横跨祖国东西的“图书漂流”活动。经过两年的持续努力,现在已经成为促进泰昭两地师生交往交流交融的一条重要纽带。自该活动举办以来,先后有2.5万本书籍满载着泰州师生的情谊,跨越4500多公里,来到昭苏学子手中,让越来越多的昭苏学子在书香中成长进步,为梦想插上腾飞的翅膀。

第十一批泰州援疆工作组以“小切口”诠释“大主题”:一本历史故事、一场露天电影、一曲贵妃醉酒,让中华文化可触可感;一座基层阵地、一场研学交流、一条致富街区,使时代新风融入百姓日常。

黄斌(泰州市第十一批援疆工作组宣传联络处负责人,昭苏县商务工信局副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