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中传承红色基因
日期:08-31
版面:
第7版:智观·解码烽火印记 传承红色文化 上一篇 下一篇
□ 邢西敬 姚继阳
红旗漫卷、红星闪耀,红色基因是革命先辈用生命铸就的信仰根基。红色基因是共产党人永葆本色的生命密码,记录见证了共产党人的奋斗历程。理想信念是红色基因的生命之魂。从“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铮铮誓言到“强国有我”的青春呐喊,红色基因始终薪火相传,照亮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思政课作为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始终肩负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时代新人的重大使命。
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实现红色基因的梯度传承
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是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中红色基因赓续传承的基础。各学段学校应遵循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为其定制适配性强的思政教育内容。小学阶段思政教育的核心培养目标是情感启蒙,思政教师可在课堂上引入红色故事会、英雄人物绘本、红色歌曲传唱等多样化教学设计,定期组织学生前往革命纪念馆、红色旅游胜地等场所开展红领巾寻访红色足迹的实践教学,引导学生在感性体验中传承红色基因。中学阶段思政教育的主要教学任务转向理性认知,思政教师可以围绕教学内容,选取合适的红色历史事件、红色经典原著、红色精神纪录片等案例和素材融入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和理解红色基因传承背后的历史逻辑和价值内涵。大学阶段思政教育聚焦价值内化和实践转化,思政教师可以依托学校与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立的深度合作关系,为学生设计以红色文化传播、红色基因传承为主题的社会实践项目,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化对于红色精神的理解,进一步赓续红色血脉。
创新教学方法设计,激活红色基因的传承活力
创新教学方法设计是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中红色基因赓续传承的关键。各学段思政课教学以灌输式教学为主,影响思政教学质量,间接影响红色基因的传承效果。因此,大中小学全学段学校均需要积极主动探索多元教学方法,增强红色基因传承的互动性和参与性。情境式教学。借助虚拟现实技术,让学生在思政课堂上沉浸式体验重走长征路、中共一大会议、延安窑洞生活等,唤醒学生对红色基因的感官认知,激发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情感共鸣和价值认同。项目式教学。定期组织班级学生以团队形式完成红色主题的实践项目,如指导学生依托新媒体技术制作“红色家书”短视频等,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协作能力,在亲身体验中进一步深化其对于红色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打造红色基因传承的专业引擎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是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中红色基因赓续传承的支撑。为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应建立跨学段思政教师协同培训机制,为各学段学校打造红色基因传承的专业引擎。首先,区域高校牵头,定期组织开展大中小学思政教师联合教研工作,与中小学共享优质资源,共同开发具有区域特色的红色基因教学案例库,供全区域思政教师开展实践教学时参考引用。其次,定期开设思政教师红色文化素养提升专项培训班,聘请党史专家、红色文化研究学者担任培训班讲师,帮助思政教师提升红色文化素养;选派各学段青年思政教师赶赴井冈山、延安等红色文化圣地开展研学之旅,有条件的教师可以参与当地的红色遗产保护项目,在亲身实践中提升传承红色基因的意识和能力。最后,建立红色基因教学能力认证体系,将红色文化知识、红色资源应用能力、红色精神内化程度等相关因素纳入大中小学各学段思政教师考核指标体系,对于考核结果优异的个人、集体予以必要的表彰和嘉奖,以激励更多思政教师主动提升红色文化素养。
构建红色基因传承的评估体系,体现传承效果
构建红色基因传承的评估体系是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中红色基因赓续传承的保障。建立多维度评估指标是科学、全面、合理评价思政课程教育教学环节红色基因传承效果的前提。摒弃结果导向的单一评价方式,将过程性指标纳入红色基因传承评估体系,最大限度保证评估结果的全面性和客观性。大中小学各学段学校可以借助大数据技术对学生在日常思政教学中的行为表现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精准掌握各学段学生在红色主题活动中的参与度、情感投入、思想转变,红色研学日志、项目汇报、主题论文、创意作品的质量,志愿服务时长、调研报告深度、社会实践中的表现等多维度数据,邀请专业人士对数据进行筛选、剔除、整理、优化,之后作为关键指标在最终考核结果中占据一定比重。建立长效跟踪机制,依据每位学生的课堂表现、红色基因内化程度和外化践行等为其生成个性化的红色基因素养养成档案,记录其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的红色文化思政教育历程,可视化呈现其价值观发展轨迹和红色基因传承,便于各学段学校在有需要的情况下,通过整体分析各位学生的成长档案数据,调整和优化思政教育教学策略,保障红色基因传承效果。
新时代红色基因的赓续传承,既要回望历史的峥嵘,更要响应时代的号召。在大中小学一体化建设的大背景下,大中小学需团结一致、协同并进,让每一学段都是传承链条的关键环节,每一堂课都是精神火炬的传递驿站。当历史场景在数字技术中“复活”,当理论认知在实践中落地,当价值引领在潜移默化中生根,红色基因便真正融入了每一位青少年的成长成才过程。
(作者单位分别为枣庄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临沂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