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实践
日期:08-31
版面:
第6版:智观·解码烽火印记 传承红色文化 上一篇 下一篇
□ 吴新建
思政课教育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对学生进行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二者在指导思想、内容及其目的上具有一致性,都是为了培养有文化、有理想、有共产主义信念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善用红色文化对学生进行革命理想信念教育,将红色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能更好地发挥红色文化的教育作用,为大中小学生提供丰富的精神给养,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目标,激励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磨炼艰苦奋斗的意志品质,助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常州红色文化的历史渊源和传承
五四运动爆发后,常州先后成立了三校学生联合会、武进学界联合会和商界联合会,开展了一系列反帝运动,支援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常州三杰”瞿秋白、张太雷和恽代英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武进人董亦湘担任上海商务印书馆中共支部书记,往来常州参加革命活动,他们通过宣传与革命,使大批常州籍青年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走上了革命道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一系列革命斗争活动。
大革命失败后,常州共产党人和常州人民在上级的指示下多次发动武装起义,积极开展革命活动。中共苏常特委派管文蔚到金坛领导农民暴动,中共金坛县委成立了暴动委员会,领导工人运动和城区群众斗争。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常州人民在共产党的组织领导下开始抗日活动,建立地方抗日武装,抗击日本鬼子。陈毅和粟裕带领新四军在溧阳水西村建立了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在茅山建立了抗日游击根据地,开启了苏南抗战活动,先后取得一系列胜利,沉重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嚣张气焰。这一系列的活动、事迹和战争也成为了常州红色文化的重要历史资源,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物和历史遗迹,传承和丰富了常州红色文化的内容。
常州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的价值意蕴
常州红色文化承载着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追求国家富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崇高意愿,是中国共产党独有的政治形态,具有重要的政治价值。新时代常州红色文化发挥着重要作用,指引着正确的发展道路和方向,为大中小学生和共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常州红色文化是常州在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反映常州在革命时期的战争情况、常州人民的抗战精神及追求自由、平等的精神。如溧阳塘马战斗烈士陵园、西夏墅陈巷桥伏击战旧址、郑陆舜过山战斗旧址等,是抗战时期常州军民反抗外敌入侵,维护国家主权的历史证明。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董亦湘等革命志士,他们是常州人民追求富强和民主的典型代表;李公朴、史良等爱国人士,他们是常州人民追求自由和平等的典型代表。这些革命志士与爱国人士的斗争精神都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泉,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天然载体。
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让直观具象的实物照片、书信史料发言,让有血有肉、有形象、有思想、有行动的英雄人物发声,让有据可查、生动具体的历史事件说话,将枯燥、单调、抽象的理论说教变为干货满满、有趣亲切、立体可观的走心课程,将有力拉近大中小学生和思政课的思想距离、情感距离、现实距离,真正提升思政课的育人实效性。
常州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促内涵式发展
将红色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中,利用红色文化对大中小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大中小学生在接受红色文化教育的过程中,能将红色精神内化为对自己的理想信念、道德修养的高标准要求,外化为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勇于拼搏的行为表现,将红色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
融入红色文化教育内容,构建红色文化课堂。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要深入学习研究常州红色文化,突出红色文化在思政课堂的引导作用,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的新时代内涵,构筑理论高地,从而建设一支理论素养高、文化氛围浓的思政教师队伍;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分类整理,将革命先烈和历史名人的英勇事迹和红色故事编入教材,写入教案,融入课堂,讲好常州红色文化的精神和内涵;构建红色文化的教育教学体系,对大中小学生因材施教,体现故事性、理论性和研究性,让红色文化变得鲜活,让课堂焕发生命力。
建设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促进红色文化传播。常州大中小学校充分利用常州地方特色的红色文化优势,立足校情,建立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例如常州高校建的红色文化主题教育馆(红馆)和“常州三杰”情景教室,立足学校,面向社会,让常州红色文化资源走进校园,渗透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打造了集情景展示和主题教学于一体的教育空间,应用于思政课课堂教学和红色文化学术研讨等活动。这些举措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常州三杰”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将常州红色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中,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进行价值引领,以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作者单位:江苏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