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区吴门桥街道“微更新”托举大幸福
日期:08-29
本报讯 (秦建茹 杨婷) 一块曾经杂草丛生、闲置已久的边角地,如今成了居民最爱去的“打卡点”。在姑苏区吴门桥街道何家塔社区解放新村34幢西侧,经过连续两轮改造,这片区域摇身变为集健身、休闲于一体的“口袋公园”。
去年底,这里刚刚完成硬化地面并安装了太极推盘、空中漫步器、跷跷板等健身器材。然而,使用频率一高,水泥地面夏季高温灼热、雨天湿滑易摔倒等问题逐渐凸显,尤其是老年人和儿童活动时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社区工作人员在多次走访和实地勘察后,借助“社情民意联系日”平台迅速申报“民生小事”专项资金,推动实施了地面塑胶化改造。如今,天蓝色的弹性塑胶柔软防滑,居民活动更安心。“现在带孩子来玩,再也不担心摔伤了,感觉社区真的把我们的话放在心上!”居民张阿姨笑着说道。
几乎同一时期,几公里外的友新社区解放西路90-2栋,也迎来一场“幸福升级”。这处无物业老旧住宅曾长期被污水管渗漏问题困扰——墙体发霉、气味难闻,居民平日“窗不敢开、门不愿出”。
在接到居民反映后,友新社区迅速行动,通过申报“民生小事”专项资金,协调施工单位、住建部门与居民代表共同拟定维修方案。施工期间,社区网格员全程跟踪,严把工程质量关,积极沟通化解因施工引起的临时停车、噪声等邻里矛盾。最终,破损管道全面更新,墙面完成防霉处理。“进出楼道再也闻不到臭味了,家里也干净多了。”一位住户高兴地表示。
实施类似这样的“民生小事”项目,在吴门桥街道已蔚然成风。今年以来,街道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累计依托“社情民意联系日”机制申请专项资金85万余元,成功实施包括树木修剪、路面修复、管道更新、便民设施增设等各类民生实事项目120项,一批群众反映集中、影响日常生活的“微痛点”得到精准化解。
从年久失修的污水管道到安全隐患突出的公共场地,一桩桩“民生小事”得到了高效落实,真正实现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显著提升了百姓的获得感与幸福感。这些项目虽小,却切实解决了居民最急最忧最盼的问题,成为基层治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吴门桥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推动“民生小事”资金精准投放,努力让更多老旧小区焕发新活力,以实实在在的“微更新”换得百姓实实在在的“大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