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路 崔艳 张红军
沸腾的体育赛场、人头攒动的主题展会、热情澎湃的音乐节……今年以来,各类大型活动在苏州接连不断上演,充分展现出这座城市蓬勃的发展活力。面对一次次刷新参与人数纪录的大型活动,如何确保安保工作顺利推进、让市民安心享受精彩时刻,成为对城市治理能力的重大考验。
作为“平安苏州”建设的主力军,苏州公安主动担当、积极创新,以“通畅安全、精彩无感”为目标,依托数智赋能、高效机制和靠前服务等一系列扎实举措,将城市交通的“大流量”、活动安保的“高标准”与街巷间的“烟火气”融为一体,奏响了一首安全有序、便捷舒适的协奏曲,实现了从传统“人海战术”到现代“数智安保”的关键跨越。
全域态势图,出入更顺畅
8月16日,“苏超”第九轮苏州主场迎战泰州的比赛在苏州市体育中心举行。36℃的高温炙烤下,球场内外热浪翻腾。32356人见证了这场精彩的比赛。
下午5时30分许,距离比赛开始还有一个半小时,姑苏公安分局交管大队金阊中队中队长展晓波正在三香路与西环路路口引导车辆、人流有序通行。随着他清脆的哨声、利落的手势,一大群刚出地铁站的观赛者迅速通过三香路路口,来到体育中心北侧的两个出入口。与此同时,不远处的西环路与新庄路往南方向、狮山路与长江路往东方向,驶往体育中心区域的车流也在逐渐增多。
如潮水般的人流、车流涌向体育中心,秩序井然。此时,苏州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指挥中心的大屏上,相关道路的车流量信息清晰可见。苏州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流量动态情况,指挥中心的值班人员依据预案,向周边执勤警力发出指令,通过交通指示牌提醒、路面指挥等方式,引导过境的运输等车辆绕行至更优路线,减少交通拥堵,保障观赛者顺畅通达。
球场上拼抢激烈,看台上欢呼雀跃。而在苏州市体育中心内的“苏超”安保指挥部却是另一番忙碌景象,大屏上显示着场馆内部、周边区域、主干道实时的人流、车流等情况。晚上8时35分,距离比赛结束还有15分钟,指挥部发出散场指令,巡特警队员和现场执勤警力在场馆出入口、主要通道迅速就位;属地派出所和轨道公安民警分别在周边小区及就近地铁站点开展疏导工作;场馆周边2公里范围内的各主干道路口,路面执勤交警依托信号灯和导航诱导等形式,将车辆诱导绕开场馆周边中心区域……距离散场不到2分钟,场馆周边中心区域车流量明显减少,30分钟后,3万多名球迷安全退场,区域交通恢复如常。
入场通畅,退场“丝滑”。这背后,正是苏州公安借力科技赋能,打造全域交通管理态势图的生动实践。随着文旅、赛事、展会等经济业态蓬勃发展,苏州公安主动融入其中,创新探索“数字孪生”大型活动安保新模式,推出“数字孪生”地图、数字沙盘等应用场景,实时汇聚赛场内外及周边的人车动态流量、感知设备状况、安保力量部署等情况,成为大型活动顺利举行的重要保障。
苏州古城交通路况复杂、停车资源紧张,苏州公安交管部门还因地制宜,在赛事前期构建“三级管控”体系,借助大流量预测模型制定交通预案,动态掌握路面交通数据,便于让警务人员面对大型活动时,能快速实现一图掌握全域态势、一屏感知风险隐患、一键直达调度指令。借力科技,今年以来,苏州公安已为786场大型活动提供了安全保障。
掌上“小快灵”,观赛更便捷
“数字公安”方便了管理方的同时,也给市民的出行带来更多便捷。
在苏州对阵泰州的这场比赛中,来自张家港的王梅幸运地抢到了票,第一次到现场观看。从张家港来苏州途中,她打开收到的短信链接,启用苏州公安“VR实景导览”小程序,不仅将汽车顺利停放到位于地铁一号线站点附近的停车场,完成了地铁换乘,还通过指引的场馆出入口,以最短路线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VR实景导览”小程序是苏州公安在对大型场馆构建的数字沙盘基础上,为市民提供沉浸式的交通指引、动线规划、停车资源查询等便民服务。数字沙盘可为重点场馆提供360度旋转、分层拆解的“全景漫游”支撑,能轻松实现场馆结构、人流动线、应急通道等关键信息的快速导览和指引。
在数字沙盘的基础上,苏州公安统筹交通、消防、卫健等部门,结合场馆布局、赛程安排等特点,精细规划人流路线、科学部署值守力量,动态标注人员聚集区,分级制定响应预案,实现各部门警力资源的高效融合,在场馆内外建立起警力全域可视、勤务全程可控的无感化安保新模式。
如何应对现场观众的突发情况?姑苏公安分局交管大队副中队长陈东雄介绍,如果遇到需要送医救治的情况,交管部门提前部署了交警铁骑执勤点,及时为送医救治提供开道和“绿波”保障等服务。家住西环路附近的王建国对此深有体会:“比赛中,因为为苏州队呐喊助威,过于激动不慎扭伤了手腕,现场执勤警员第一时间联系了铁骑送医,所幸并无大碍。”
针对高温持续时间长,大型活动人口密度大等问题,苏州公安还动态调优相应举措,让服务更精细化。“我们根据场馆各出入口的人流情况,实时调整检票通道开放时间。为了方便观众,我们科学设置独立寄存区,实行分区域‘一袋一码’服务管理,尽最大可能让观赛者有序快捷入场。”苏州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六大队中队长王杰说。
服务精细化,平安更精彩
夏夜苏城,商业街人流如织、热闹非凡,警用无人机不时低空巡航,与地面步巡、车巡力量协同守护着城市的“烟火气”。
“马浜商业街某烧烤摊附近大量人员聚集停留,请立即前往核查处置。”晚上11点多,苏州高新区公安分局枫桥派出所寒山桥警务工作站大屏上显示无人机传回的巡逻画面,民警张世杰发现这一异常人员聚集情况后,立即启动“数字派出所”内“数引巡防”模块,发出指令让就近巡逻警力赶赴现场,巡警不到3分钟就抵达现场开展秩序维护,与此同时,张世杰同步通过大屏回传图像指导现场处置。经警方现场调解,两桌因拼桌问题发生纠纷的客人握手言和。前后不到一刻钟,纠纷得以化解,夜市重归热闹。
类似的贴心服务,如今在苏城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苏州公安在全市86个警务工作站实行24小时运转,通过有机融合车巡、步巡和无人机巡,织就“互补联动、多线协同”的立体巡防网络,全力维护全市“夜市”的秩序,提升市民游客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苏超”等大型体育赛事活动期间,苏州公安还挖掘、用好各大景区的“流动服务站”“志愿服务队”,靠前为各地游客提供路线指引、秩序维护等贴心服务,让苏城在平安的基础上,更有温度。
“平安苏州”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今年以来,苏州公安纵深推进“数智公安”建设,高标准建成数智公安实战中心,今年2月在全省率先完成千亿级参数大模型在公安网的本地化部署,围绕打击犯罪、社区警务、情报研判、服务管理等重点领域,落地应用36个基层实战急需的警务大模型,有力推动了警务效能、管理效能、治理效能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