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办成“一件事”,基层治理“大变化”
日期:08-26
“再也不用雨天蹚水出门了!”看着家门口新铺的沥青路面,无锡市惠山区长安街道融域花园居民李老伯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曾经坑洼积水、车辆乱停的道路,如今变得路面平整、标线清晰,还新增了规范停车区,这一变化得益于长安街道实施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一件事’”创新项目。
该项目直击社区基层治理中的难点、痛点、堵点,聚焦居民急难愁盼事项,创新采用“三聚三力”工作法,以“社区出题、部门领题、协同破题”的工作模式,推动基层治理从“单打独斗”向“协同作战”转变。目前,已征集矛盾化解、民生实事、共治共管“一件事”项目3大类14项攻坚课题,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3个。
聚焦“需求导向”,强化党建引领力
“一件事”项目聚焦居民群众“需求导向”,以“干部下沉、数字赋能”党建书记项目为抓手,构建“三向下三向上”治理机制。通过党员干部向下沉、数据赋能向下延、多元力量向下引,整合42个小区党支部、403名下沉人员、2395名小区党员、120名网格员力量,依托智慧社区系统让居民诉求实现“一键直达”。针对“适老化改造”“充电桩安装”等共性需求清单,街道党政和人大办公室牵头督办,明确责任时限,推动社情民意向上传、治理效能向上升、民生温度向上升。
“过去社区‘小马拉大车’,‘一件事’清单让难题解决更快了。”惠南三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推进“把支部建进小区”过程中,通过干部下沉一线调研、数字平台收集民意,街道党建办协调妇联、民政等部门多次协商“惠聚驿家”阵地功能,党工委专题听取方案汇报,精准匹配需求与资源,建成“一老一青一小”综合服务阵地。
聚焦“责任导向”,强化街社协同力
绿地农贸市场外围占道经营曾是周边居民的“头疼事”。流动摊贩和城管“打游击”,商户抱怨影响生意,社区缺乏执法权,问题久拖不决。转机来自“一件事”项目的责任重构。街道明确市场管理方主体责任,城管划定执法红线,社区负责日常巡查,通过“云上长安”小程序实现问题“发现—处置—反馈”闭环。如今,占道经营信息由网格员即时上传,物业劝导、城管执法的响应时间压缩至1小时内,市场外围通道重现畅通。
长安街道以党建引领凝聚治理共识,构建“党政领导牵头、部门领办、社区兜底”的责任链条,对跨部门事项实行“派单制”。惠南一社区容御理发店转让纠纷中,街道政法部门联合区商务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发区派出所、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组成调解小组,多次协调促成了问题解决;姑里社区大卡车乱停问题,交警、交管、城管三方制定“城警联动”长效机制,以常态化巡查、贴单拖车等方式强化治理。通过街社协同发力,多部门力量资源整合形成联动治理架构,共治共管推动问题解决。
聚焦“结果导向”,强化项目执行力
“20年的老活动室焕然一新,我们天天都想来!”长宁社区75岁的吴阿婆摸着新安装的防滑扶手,连连称赞。此前,社区接到活动室顶面掉灰、墙面渗水等问题反馈,作为“一件事”项目上报街道后,街道民政部门立即向区级部门申请慈善基金,不仅翻新硬件,还增设了适老化体验区。
“居民满意度”是落实项目的最终目标,长安街道紧扣“解决一类问题、提升一个领域、惠及一方群众”的核心要求,将“结果导向”贯穿项目全流程。在规划阶段,坚持“群众点单、街道派单、部门接单、社区跟单”的联动机制;在实施过程中,建立“周调度、月通报、季评估”制度,对高力汽博城飞线充电问题、长西新村“瓶改气”项目等全程跟踪;在成果检验上,以群众满意度为核心,通过线上问卷、现场座谈等方式听取反馈,让每一个项目都经得起实践和群众的检验。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长安街道将持续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一件事”创新项目,全面践行“三聚三力”工作法,以党建引领凝聚合力、责任清单明晰分工、目标管理确保实效,推动基层治理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破题”,让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常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