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织造府》在南京保利大剧院上演
日期:08-25
本报讯 (陈雨薇) 8月23日晚,南京市越剧团创排的诗韵越剧《织造府》在南京保利大剧院上演。作为“金陵三部曲”收官之作,《织造府》是对“为何还要讲《红楼梦》”的回应。它通过曹雪芹“重回织造府、入书《红楼梦》”的构想,打开了历史记忆与文学想象的空间。
曾有红学专家评说,没有江宁织造府,就没有曹雪芹,也就不会有《红楼梦》。幼年在江宁织造府的生活,为曹雪芹的文学创作提供了灵感源泉。编剧罗周捕捉到这一历史联系,将《织造府》的创意凝练为八个字——“曹雪芹魂穿《红楼梦》”。剧中,曹雪芹在离开旧宅二十年后,为续写《红楼梦》而来。
《织造府》采用了特殊的叙事结构。全剧六场,以第一场“入书”和第六场“出梦”首尾呼应,中间四个场次分别以春、夏、秋、冬命名,《红楼梦》的四时画卷徐徐展开。
《织造府》远非《红楼梦》的番外,而是编剧对原著人物的补笔。剧中人物并不依赖情节推进,也不试图还原原著中的命运安排,而是在舞台节奏与情绪氛围中渐次苏醒。
剧中薛宝钗的形象打破常规。曹雪芹向她提出三问——“真爱穿半旧衣裳?”“真爱看热闹戏文?”“当真信金玉良缘?”这三问照见其端庄面具下的真实自我。宝钗在独白中坦陈:“我本艳质一娇姝,也爱红裳缀明珠。”最终,她拒绝“金玉良缘”,决意“搬出大观园另结庐”,完成从礼教符号到独立个体的觉醒。
林黛玉的泪尽而别同样令人动容。天地间只一轮皓月与宝黛二人,对坐剖白“只消一面便是一世,只消一眼便知是你”,圆了书里书外多少人的意难平。当她从劝曹雪芹“不写的好”转为支持他“写下去”,悟透了“情之所至,便是永聚”。编剧以黛玉之口,将角色的悲剧性升华为对创作本质的思考——故事可以终了,情意却无终章。
为了表现剧中空间以及配合地面的多媒体投影,《织造府》的舞台被设计成有一定坡度的斜坡。这看似不大的坡度却给演员表演增加了很大难度。主演李晓旭在斜坡舞台上完成了一系列高难度动作——蹉步、颠步、曲步,乃至被棍棒交错架住的“硬僵尸”。在最后一场雪中追寻的戏中,她连续飞跑三圈快速圆场,随后在纷飞的雪花中飞速旋转骤然跪倒,将情感推至巅峰。
《织造府》全剧贯穿一条线索,即曹雪芹对于“要不要续写《红楼梦》后四十回”这一问题的探索和解答。剧中,曹雪芹重返织造府,在与红楼梦中人的相互应答中终于明确心迹。最终,曹雪芹望着魂牵梦萦、始终不能释怀的“众姐妹”隐入茫茫白雪,喊出了心声:不删了,不改了,不写了,《红楼梦》八十回够了,足够了。这是当代人对“曹雪芹笔下为何只有八十回”这一历史悬疑的回应。
大幕落下,曹雪芹与他的梦中人们,仿佛在这一方舞台上获得了永恒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