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思雯 卢维
“站在安顺华严洞前,仿佛能听见80多年前文物搬运的声响。”在“中华同光——故宫南迁文物‘安顺驻留地’特展”现场,台湾著名摄影家庄灵凝视着展厅里的文物复制品,难掩动容。作为故宫文物南迁守护者庄严先生之子,他以亲身经历与深刻感悟,为两岸文化对话写下生动注脚。
1939年,80箱故宫文物精品曾在安顺华严洞秘藏六年,庄灵父亲庄严正是守护人之一。“父亲常说,文物在哪,根就在哪。”他指着一幅展现华严洞今貌的摄影作品,“当年虎溪旁的守护,如今化作两岸共同的文化记忆,这便是‘中华同光’的真谛。”
在庄灵看来,影像与文物是跨越海峡的最佳信使。“这些文物复刻品虽不是原件,却同样承载着文明的温度与记忆。”他指向展台上的文物复制品,语气坚定,“把影像与文物摆在一起,就是要让两岸同胞看清,我们共享的文化根脉从未断裂,这份同根同源的联结,看得见、摸得着,更断不了。”
当天的交流会设在西秀区旧州古镇,置身于这座充满历史气息的古镇中,庄灵难掩对屯堡文化的喜爱:“六百多年前的明代文化能完整流传至今,本身就是一段了不起的传承。其实无论是承载着千年文明的故宫文物,还是延续着明代记忆的屯堡文化,本质上都是一脉相承的,都是中华儿女对文化的坚守与延续。”
从1999年到如今,庄灵7次回到安顺,每一次都能见证这里的新变迁。他坦言:“变化大家有目共睹,这不仅是城市面貌的日新月异,更藏着文化传承的强劲动能。看着屯堡文化始终焕发着鲜活生机,我愈发笃定,两岸同胞根植血脉的文化联结,从不会被时光冲淡,反而会在岁月打磨中愈发牢固,真正历久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