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家国情怀是屯堡的筋骨,那么市井烟火便是它鲜活的血脉。在屯堡街巷,中原古韵与西南风情在此交融共生,六百年的文明密码,正藏在寻常日子的烟火气里。
“石头的街面石头的墙,石头的瓦盖石头的房”,刚踏入天龙屯堡的街巷,便被这独特的景致吸引。石墙缝隙里钻出的青苔,是时光留下的痕迹;四合院“四水归堂”的格局,藏着江淮移民对故土的眷恋。转角处,几位身着屯堡服饰的妇人正闲话家常,青蓝布衫配着翘头绣鞋,“头上罩罩、耳上吊吊”的装束,六百年间竟未曾大变,这不正是活着的明代服饰博物馆吗?
街巷深处,银匠铺的锤击声清脆悦耳。屯堡匠人正凝神敲打银坯,不多时,龙凤纹样便在银饰上渐次舒展,每一道纹路都延续着古法技艺。木雕工坊里,保有年代印记的刀在匠人手中流转,忠奸善恶的面孔在木头上鲜活起来,这一刀一凿间,藏着多少代人的匠心坚守?
烟火气最浓处,当属街边的食摊。松枝熏制的腊肉血豆腐色泽红亮,糟辣肉片的酸辣香气扑面而来,“一锅香”里的荤素杂烩“咕嘟”作响。老板笑着介绍:“这味道,既有老家江淮的底子,又添了黔地的泼辣。”一口下肚,酸香开胃,这不正是两地饮食文化交融最真切的滋味吗?
午后的广场上,老人们围坐说着言旨话,藏词打趣间满是智慧;远处传来山歌的即兴欢唱,歌声里满是生活的热忱。谁说古老文明只能封存于博物馆?在安顺屯堡的市井烟火中,文明从未褪色,反而在柴米油盐与欢声笑语里,延续得愈发鲜活生动。